众力资讯网

不靠低价!美国人发明的扫地机器人,咋又被中国“反超”了? 咋被中国“包圆”了?30年前,这东西可是美国人发明的!

你有没有想过,家里那个默默帮你扫地、拖地的机器人,其实最早是美国人捣鼓出来的?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市

你有没有想过,家里那个默默帮你扫地、拖地的机器人,其实最早是美国人捣鼓出来的?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三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市场几乎全被中国品牌“包圆”了。

没错,扫地机器人最早诞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0年他们还专门为这个发明成立了公司,就是后来很多人听说过的iRobot。可谁能想到,三十年后的全球市场排行榜前五名,已经见不到这家“祖师爷”的身影——全是中国企业。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出货量前五名依次是:石头科技、科沃斯、追觅、小米和云鲸智能。这五家中国企业加起来,吃掉了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

换句话说,每卖出10台扫地机器人,就有7台贴着中国品牌的Logo。

而且啊,这可不是靠便宜货冲量堆出来的成绩。就拿美国市场来说,中国品牌卖的扫地机器人,价格一点不比美国的低。今年9月中旬,iRobot甚至把自己的Roomba Vacuum 2降到了165美元(约1200元人民币),反而成了“低价阵营”的代表。

那你可能要问:不靠价格战,中国品牌是靠什么一步步拿下这个市场的?

答案很简单:拼技术、拼研发、拼迭代速度。

IDC中国的高级分析师Claire Zhao点出了关键——中国公司真的太舍得在研发和营销上投入了。它们不仅能快速响应市场,还能通过电商迅速打响品牌知名度。技术的快速迭代,则直接拉动了产品竞争力和用户忠诚度。

具体到各个品牌,打法还不一样。

比如石头科技,走的是“深耕海外”路线。它在北欧、德国、韩国和土耳其都卖得特别好,尤其在土耳其,市占率直接超过50%。它还很聪明地根据欧美家庭铺地毯的习惯,专门优化了产品功能。今年在北美,石头出货量同比增长65.3%,覆盖超过700个城市。

科沃斯则靠“多元化产品+高端定位”稳步扩张。出货量同比增长35.9%,国际市场份额已经做到14.1%。它一边稳住国内老大的位置,一边靠线下零售优势在海外越走越顺。

追觅更猛,直接拿下欧洲25.5%的市场,在中东、非洲和北美也涨势强劲。它最新推出的高端机型,已经用上了人工智能(AI)和仿生机械臂——这听起来已经不像清洁工具,倒像个小机器人了。

小米依然延续“性价比+渠道优势”的策略,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依托品牌知名度和完善分销网络,它在新兴市场特别吃得开。

云鲸智能则是这波冲出来的“黑马”,以8.5%的全球份额首次跻身前五。它专挑那些市场渗透率还不高的区域,用差异化策略快速拓展地盘。

而被挤到第六名的iRobot,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开创的市场被中国品牌分走。

但你如果以为扫地机器人市场已经杀成红海,那就错了。

目前全中国也只有约5%的家庭有扫地机器人,美国高一些,差不多15%。这意味着什么?市场天花板还远得很,增长空间非常大。

也正因如此,现在还不断有新玩家冲进来。比如做无人机的大疆、家电老品牌美的,还有做商用机器人的普渡科技,最近都推出了自己的扫地机器人产品。

“虽然竞争压力大,但这个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一位广东家电制造商的销售经理Janet Su这么说。

她还透露,中国厂商推新品的节奏非常快,“短的话一个季度就出一款,最长也不会超过半年”。这种速度,国外品牌根本跟不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已经不满足于只做扫地机了。它们正在拓展更广泛的产品组合,覆盖整个机器人清洁解决方案,甚至融入更大的智能家居生态。你以后买的可能不止是一台扫地的机器,而是一整套“家庭清洁系统”。

分析师Claire Zhao在报告中写道,全球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仍然偏低,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机会还非常多。而随着AI技术和机械臂等机器人功能进一步整合,这个行业还会持续增长。

但她也没忽略挑战。目前美国市场仍然是全球利润最高的区域,所以中国品牌仍在重点布局。能否做好渠道拓展和本地化运营,会成为决定它们最终能否在全球市场站稳的关键。

回过头看,从美国人发明扫地机器人,到中国企业主导全球市场,这中间不过三十年。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像不像手机、家电、新能源车……的剧情重演?

也许这就是当下全球经济最真实的写照:发明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但要把产品做透、做规模、做出竞争力,靠的是全产业链的效率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而这一次,中国企业没有错过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