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夫妻花3万买宅基地,20年后拆迁获赔1135万,原房主反悔:不卖了

四川夫妻花3万买下北京农村宅基地,谁知20年后,房子遭拆迁竟能置换1135万资产,此时原房主急了,消失二十年后,突然现身

四川夫妻花3万买下北京农村宅基地,谁知20年后,房子遭拆迁竟能置换1135万资产,此时原房主急了,消失二十年后,突然现身称自己反悔了,要花3万把房子买回来。

夫妻俩断然拒绝,为此买卖双方相持多年时间,原房主一怒之下将夫妻二人告上法庭,法官的判决结果让人大感意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001年,来自四川的何大海夫妻俩,将老家的房子卖了之后,带着一对儿女来到北京,他们兜里揣着三万块钱,从北京顺义去柳各庄村村民于泊的手中,买下了530平方米的农村宅基地。

卖方于泊拿着这笔钱,带着全家人到了城里居住,双方还签订了买卖协议,于泊向何大海一家表态,他们永远不会回去了,还把红房本也给了何家。

何大海之所以不远千里,拖家带口从四川来到北京定居,其实是为了给失聪的儿子治病,毕竟北京的大医院多,好大夫也多。

就这样,一家四口在这间民房中,生活了多年的时间,一转眼来到2010年,于泊听说因棚户区改造,房子要拆迁后,便开始突然向何家提出,要花3万元将房子收回来的想法。

何家人肯定不同意,2001年的三万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双方协商不成,于泊便一纸诉状将何大海告上了法庭。

于泊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他知道,两家的买卖行为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法律规定“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权购买宅基地”。

所以那房产证没有办法过户更名,只是暂时在何家放着。何家人哪能想到,花3万买的房子,竟然不是自己的。

当时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也认定了双方的买卖协议无效,这个判决结果,让人大感意外,也让何家人心凉了半截。

也正是法院的判决书,让于何两家人因房屋问题,一直相争了十年的时间,直到2020年,双方还因此闹到了节目上。

2001年四川夫妻,花3万元买下了北京农村一宅基地,不料20年后,房子遭拆迁竟能置换1135万资产,买方何大海一家自然激动坏了。

可卖方于泊却不乐意,主动找上门来,提出要花3万拿回房子的使用权,双方协商不成,上法庭对簿公堂,结果因签订的买卖协议无效,判定于家可以收回房屋。

但前提是于家要对何家进行80万的赔偿,可快十年过去了,于家没赔钱,也没收回房屋的使用权。

两家人就在一种诡异的平衡下,相安无事了十年的时间,直到2018年,柳各庄村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实施单位找到了房屋实际居住人何家,跟其签订了补偿协议。

得知此事后,于家人十分不满意,认为他们才是房屋所有人,怎么住建委能绕过自己去找何家人,还将补偿款裁决给了何家?

于泊非常气愤,回村委会大闹,并且阻止拆迁,这就导致何大海一家成了村里唯一的钉子户,无法住进回迁安置房中。

为了能要回自己的房产,于家与何家,找到了记者,上节目解决僵局,于泊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逼着何家把房子还给自己,何家当然也不愿意。

在节目中,于泊告诉众人,他家是拿了三万块在城里买了一套90平米的房子,可现如今,三代人都住在这里,显然是有些拥挤的。

作为房主,他是有权利将房子收回来的,因此房子拆迁之后的所有的赔偿,都应该交由他来处理。

可住建委做出的裁决,却将权益都给了何大海一家,于泊认为有失公允,当着镜头的面,于泊拿出了法院曾作出的判决,称自己才是房主,顾大海一家就是无良的租客,这些年他没要租金就够好了,竟然还想占自家的房子。

何家人也气愤不已,称于泊就是太贪心了,法院作出判决是让他先赔偿80万,才能将房子拿回去,可于泊那时并不知道,房子到底是拆还是不拆,他不想花这笔钱,所以错过了这个机会,现如今又耍无赖,根本就是欺负人。

20年前,四川夫妻花费3万元买下北京宅基地,拆迁后,他们即将获赔1135万,可原房主于家人却立刻变卦,为了千万资产,他又是上法庭,又是大闹住建委,还上电视节目,寻求公道,那么最终这起纠纷能妥善解决么?

负责拆迁安置的工作人员称,拆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所以何大海一家是房屋的真正居住者,由他们获得拆迁款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作为宅基地的拥有者,于先生一家自然也是有一定权益的,但双方应该如何分配拆迁赔偿款,是应该他们来协商的。

也就是说拆迁款先给到何家,再由何家跟于家商量着一起分,但因为于家人的胡搅蛮缠,何家人是钱也还没拿到,房子也没有拿到。

现场无论工作人员拿出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如何耐心调解,于泊始终不愿意妥协。没办法,只能先从态度并不强硬的何家人做工作。

何家人是同意就拆迁赔偿款,跟于家人进行分配的,现场给出的方案也非常详尽,回迁房安置总面积317平米,何家占259.7平米,于家占111.3平米。

现金补偿何家按比例能拿215万,于家能拿38.22万元,总体上是按三七分的原则。

或许是太过于着急,何大海的妻子王女士以为是房子也要分给他们,坚决不同意,气得直接说什么都不要了,就转头离开,记者、律师对她劝了半天,王女士才终于理智回来。

谁知,这时候于泊不乐意了,说什么回迁房安置面积不愿跟于家分,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实于泊也没有资格,他家早就将户口迁走了,也不是村集体组织成员。

一听这话,于泊也停止了闹腾,对双方劝了半天之后,节目上俩家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愿意按照何家拿七、于家拿三的原则分配利益。

节目结束七天后,双方来到了住建委的办公室,领取了拆迁补贴。

于先生不要房子,拿了320多万拆迁款,在城里买了间200多平的房子,说是给老父亲住。

而何家人则是选择将259平的回迁面积,换成了三套安置房,以及215万元现金,纠缠数十年的纠纷,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