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若是出现了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型、面色无光泽的症状,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这极有可能就是自身脾胃虚弱所致,当然,脾胃虚弱者除了会出现上述症状外,还会整天无精打采,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舌苔会呈白腻状,脉象摸起来也特别细弱,甚至还有人会出现半夜惊醒、睡眠很轻等表现。
在中医学中,脾胃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消化食物,脾有运化的功能,一方面能够将吃进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然后输送至全身,濡养其他脏腑,另一方面还能够运化就水液,可若是脾胃健康出现了异常,就会导致水湿难以正常代谢,如此一来,水湿就会在身体里积聚,从而诱发一系列病症,主要表现就是身体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白、舌苔厚腻以及脉细弱。

那么,对于这些病症,我们究竟该如何治疗和改善呢?对此,中医其实就有不少妙方可以帮助我们,进而改善脾胃虚弱,比如这2个经典药方,就能很好地健养脾胃。
1.附子理中丸
这个药方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味中药附子后组成的,理中丸是医圣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的效果,加入附子后,就能让驱散寒邪的能力得以加强,以便于更好地帮助我们调理脾胃虚寒,附子理中丸的组成很简单,除了有附子这味药材外,其中还包含了人参、干姜、白术和炙甘草,总共五味药材,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较甚或是脾肾阳虚的患者。
这类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常常会因寒邪而出现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等症状,倘若身体有了这些症状表现,那么这个药方,往往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药方里的附子是医家常用的中药,这味药材具有辛热药性,归入心经、肾经和脾经,有着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本身含有毒性,因此,在使用这味药材的时候,需要先将其进行炮制,以此来缓解其中的毒性,如果内服过量,或是炮制、煎煮方式不对,就很有可能会引起中毒。
2.小建中汤
在养护脾胃方面,小建中汤绝对是医家非常常用的一大妙方,这个方剂同样是张仲景的经典方剂,出自《伤寒论》,其药材配伍为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将这六味中药一同使用,能够发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的效果,可用于改善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不和等病症。
这个方剂里,胶饴的使用量很大,而胶饴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饴糖、麦芽糖等,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甜食,饴糖具有甘温的药性,一方面可以温中补虚,另一方面则可以缓急止痛,所以,它在小建中汤里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中药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苦”,不过小建中汤却不一样,它具有甜味,这也与胶饴密切相关。

当然了,以上所说的虽是两个单独的药方,但大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病症,将这两个药方巧妙结合着使用,发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不过,附子理中丸因为有附子的存在,所以并不适合阴虚阳亢的患者服用,而小建中汤对于中满者以及呕家,也不宜使用,故此,大家在运用药方之前,一定要辨证论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