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如狼似虎!二战结束后美国资本是如何步步控制韩国军事命脉的?

二战结束之后,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半岛土地被美国所接管。1948年美国出台制定了NSC-8号文件认为:美苏在朝鲜半岛的竞

二战结束之后,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半岛土地被美国所接管。1948年美国出台制定了NSC-8号文件认为:美苏在朝鲜半岛的竞争已经展开,如果盲目撤军,反而会成为对于盟国的“背叛”。所以有必要将军队长期驻扎在朝鲜半岛,对其进行军事援助以及技术上的扶持。就这样在二战之后,美国的军工资本将韩国纳入了其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在今后的发展中与韩国财阀形成了利益集团,将韩国军事牢牢掌控。

对韩国军工生产的控制

在李承晚政府时期,在驻韩美军的扶持下,韩国军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不仅向他们提供军需物资,还对他们提供军事技术服务,对他们的军事人员也进行了大力培养。

不过其中受益最大的还要属美国军工资本以及韩国财阀。资料显示1945年至1965年期间大约有120亿美元的军用物资运往韩国,其中利润可想而知(数据来自 Bruce Cumming, Korea’s Place in the Sun: A Modern History, W.W. Norton & Company)。

1961年朴正熙上台,因为有着军队背景,对于军事发展非常的重视。联合现代、三星等财阀,大力发展重工业。

在越南战争期间,朴正熙更是积极参战,以此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

资料显示从1961年至1965年韩国从美国每年获得无偿军事援助费用每年高达1.37亿美元,在参战期间(1966-1973年)援助费用更是上升到1.77亿美元(数据来自《美国对韩国的援助政策:缘起、严谨与结果》)。

1970年朴正熙选择了丰山金属公司的富平工厂作为子弹的生产基地,在美国的援助之下,韩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得到了空前发展。大约组织起了一支5万人左右的军事生产队。从火炮、通讯设备、直升机、战斗机等装备均可生产。

70年代之后,韩国的现代、大华、三星等财阀也相继加入了军工品的生产。于是在韩国形成一条由美国政府、美国军工资本、韩国财阀、韩国政府、驻韩美军以及韩国军队组成的利益链条。美国资本每年都会游说国防部和国会,制定出对韩国的军事援助订单;然后交由韩国政府,政府交给到财阀进行生产;韩国军队以及驻韩美军得到武器装备的补给;韩国财阀和美国军工财团向推动政策制定的韩国、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报以酬金;军工资本再次获得订单;循环反复、周而复始。

美方资本与韩国财阀形成的完整的军事控制链条

对韩国军工产品消费的控制

经济学者苏珊·斯特兰奇说道:“由于某些人为另一些人提供安全防务而形成的一种权力框架,称为安全结构性权力。提供安全的人可以能够决定、限制其他行为体可以选择的范围。而其也可以从中获得特惠。并在社会关系方面取得特权。”

美国资本发展成了垄断资本之后,逐渐主导了国际的军工消费市场,不仅引起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美国还借机夸大一些敏感地区的安全问题,美国资本则是顺水推舟,军工品以及美国驻军队自然顺路进入了他国市场。

二战结束之后,因为日本殖民的原因,朝鲜的工业基础要比韩国好一些,美国借此扩大韩国的安全问题,美国驻军自然也就有了合法性。而朝鲜面对来自韩国的压力自然也就要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加大军事技术的研发。韩国为了自己安全考虑,也不得不再次参加到竞赛之中。安全困境与军备竞赛的飞轮就此形成。

1975年以来,美韩之间每年都会举行名为“乙支焦点透镜”的军的事演练。而每次军演都必然消耗大量的军工品,是一场军工资本的“烟火秀”。

而其中大部分的利润都被美国军方资本以及韩国财阀瓜分殆尽。每年他们都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在政府和军队之间游说,促成军演的进行,而且每年规模越来越大,订单也就越来越多。

面对美韩一年一度的联合军演, 朝鲜以导弹试射等行为作为回应,而朝鲜的反应也使得半岛局势常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也就正中了美国资本设下的“安全陷阱“的圈套。美国资本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订单以及利润,成为了稳定的摇钱树。而美国军方则是有了合理的理由可以派遣驻军驻扎在韩国。长此以往乐此不疲。

对韩国军事指挥权的控制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陆续派出军队登陆朝鲜半岛,李承晚政府为了能够配合美国军队,将海陆空指挥权交给了美军总司令,并在1954年签订了《对韩军事与经济援助协议议事录》。该协议明确规定了大韩民国的海陆空军队受美国联合国总司令指挥,美国联合国军负责大韩民国的整体防御措施制定。

在1975年联合国通过了第3390号决议,要求解散美国联合国军司令部,然而在美国的干涉之下并未贯彻执行。1977年美韩安保会议上,提出将指挥权移交给即将成立的韩美联军司令部。实际上也并未有太多区别,指挥权始终被美方控制。

韩国政府对于夺回军事指挥权也做了诸多努力。1987年卢泰愚政权就像美方提出想要拿回军事指挥权的想法,但是在美国军方资本的操控之下,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直到冷战结束,1992年韩美安保会议上,最终达成协议,美方于1994年底前完成平时指挥作战权的交接,但是战时指挥权仍然控制在美方手上。

2003年,韩国就对战时作战时挥拳再次向美方发出谈判,然而美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认为韩国的国防力量存在“短板”,要将其补齐之后才能够归还,以保证韩国的国家安全。

在2015年朴槿惠时期,双方达成了《有条件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计划》。文在寅政府时期,为了能够补齐美方提出的国防“短板”,韩国军方购入大量美式装备。

并且在《2021~2025年国防中期计划》,公布的2021年度的国防预算总金额约为52. 9万亿韩元(折合约449亿美元),同比增长5.5%,比4年前增长了30%多。但是是否能够得到美方的认可,还需要再进入评估阶段。

韩国为了夺回军事指挥权,也是煞费苦心。美方在谈判过程中总是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脱:不是韩国的国防力量过弱,就是军队自主能力较差,无法独立面对外部的威胁。

美方之所以这么做,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不肯让出军事指挥权。因为如果韩国成功夺回了指挥权,那么对于美方的依赖就会大幅下降,对于韩国的控制也就会大幅削减。没有了韩国这棵摇钱树,美国军方资本当然也不乐意。在这样一个双输局面下,美国军方和其背后的资本又岂能轻易放弃。

于是他们又提出《有条件移交战时作战指挥权计划》,至于什么样的条件还需美方再进行评估。韩方为了能能够达成美方的要求,又得不断的购买美国军备,从而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成功落入了美方的圈套之中。军事指挥权不仅仅代表着表面上的军事意义,更多的实际上是背后的巨额资本利润。

对驻韩军事基地的控制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全球各地新建军事基地,在他国领土上建军事基地仿佛成为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美国资本高举“安全”义旗,实际是想通过军事基地销售武器装备,而且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的日常维护也是一项极大的开支,美国军方资本也可以从中分取一杯羹。

在驻军基地内部有大大小小消费合作社,他们类似于我们平常的超市。他们有美国国会授权,可以在全世界的军事基地销售军用品。美国军工资本下属的承包商公司,例如凯洛格-布朗-鲁特(KBR)公司、休谱里姆(Supreme)公司、得克萨斯炼油厂(Refinery Associates Texas)公司等,承包了其中的大部分订单。

还有韩国财阀也能从中牟利,他们与驻军基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服务范围覆盖了建设、运行、维护、餐饮和能源等各个方面。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卡罗尔兵营,里面储存着大量的补给物资。每年军演所需的物资都会被投放到这里,而这背后一笔笔的订单,都会向美国军方和韩国财阀源源不断地输送利润。美国军方不仅牢牢控制了韩国的军事命脉,也成为了美国资本赚取丰厚利润的摇钱树。

参考文献

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中心

《韩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和问题》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它们如何危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