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君前几天写到的关于广电总局将有望不再播出虚假医药广告的文章(顺天应人:各级电视台明年有望不再播出虚假医药广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阅读量一度突破了30大关。可见人们对于电视台播放虚假广告的深恶痛绝。
但是,作为一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我们需要用知识武装头脑,看清楚这背后隐藏的逻辑,这样,才能够不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上当受骗。
很显然,看到这个消息,头脑清醒的人一定会发问:广电总局如何认定一个广告是虚假医药广告?被认定生产假药的企业,该不该被逮捕起来?

显然我们知道,认定虚假医药这个权力并不在广电总局手里,不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等一干机构是干嘛的?你一个放电视剧的,有什么权力说人家是虚假医药广告?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广电总局公开说我的药是假药,信不信我跨省把你抓回来打到尿出血?
所以广电总局,或地方电视台显然不具备这个权力。任何一家药企来打广告,电视台都不可能认定对方是假药。最多无非就是让药企留个药准字,写个承诺书“我们的药是真的”之类的。四舍五入约等于啥也没干。
否则的话,广电总局应该做的不是不给他们打广告,而是直接报警,“喂,110嘛,这里有个卖假药的,被我们的主持人控制住了,你们赶紧派人过来。”
那么这种情况下,广电总局为啥还要干这事儿呢?搞不好,是为了多收广告费。

大家都知道,现在看电视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而且电视也不具备个性化推荐等功能,所以卖假药的与其说在电视台打广告,不如直接在手机上打广告,至少手机上的大数据会精准推荐那些看起来就好骗,或者病急乱投药的人。你看当年百度的血友病吧,那是多精准的渠道。全国的血友病人都上那里找信息,不比在基本没人看的某某卫视打广告效率高多了。
所以药企不想在电视台打广告,而是转移到手机端,那是人之常情。
但是电视台肯定不乐意啊,你想啊,百度那么大一个企业都靠莆田系医院养着呢,何况一家地方电视台。那可是大金主啊。
那广电总局这一招出手之后,想明年不打广告的那些药企就得合计了。今年打了广告,明白不打了,那不明摆着告诉全中国我是卖假药的了吗?难不成还出个声明,说我们因为电视台广告效率太低,所以我今年没打,你们可别误会说我的药是假药啊。这不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所以这一招,直接拿着了这些药企的七寸。你真的明年不打了。肯定有一堆媒体,不知道什么渠道从电视台获取到去年打广告今年没打的清单,来一篇《盘点那些广电总局严打虚假医药广告后,从电视台上消失的那些药品》,咱也不说你是不是虚假广告,但这文章一出,你那药还想卖出去嘛,你信不信前一秒手机推送你的药品广告,后一秒就给读者推送这篇文章。
真的是这种情况的话,这些药企估计咬碎了牙也得再打一年电视台广告。你说是不是?
这样的话,广电总局要在年底停,而不是现在立即就停,也就可以理解了。希望真相不是猜想的这样。
赞同请转发,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