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性能与掌控力并存!领克10 EM-P 登顶50度“保罗坡”

在选择家庭用车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车辆的多场景适应能力。除了常规的城市通勤,人们也希望车辆能够应对偶尔的非铺装路

在选择家庭用车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车辆的多场景适应能力。除了常规的城市通勤,人们也希望车辆能够应对偶尔的非铺装路面或复杂天气条件。这种对车辆全能性的期待,让驱动形式、动力系统和底盘素质等关键技术指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久前在南京进行的一次特殊测试,为理解不同技术路线的实际表现提供了直观参考。三款中大型轿车——奥迪A6L、凯迪拉克CT5和领克10 EM-P,共同挑战50度“保罗坡”,这个看似超出日常使用范围的测试,却深刻揭示了车辆基础素质的差异。

50度坡道的挑战条件极为苛刻,其对车辆接近角、离去角的要求甚至超过了许多常规越野路段。在这种极端坡道上,车辆需要克服的重力分量巨大,任何动力不足或抓地力损失都会导致挑战失败。测试中,搭载quattro四驱系统的奥迪A6L与配备eAWD智电四驱系统的领克10 EM-P成功登顶,而后驱的凯迪拉克CT5未能完成挑战。这一结果清晰地表明,在面对低附着力、高负荷路况时,四驱系统能够通过将动力分配至四个车轮来提供更可靠的牵引力保障。

在成功登顶的车型中,领克10 EM-P作为电混车型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其搭载的EM-P智能电混系统综合功率达390kW,峰值扭矩755N·m,为攀爬陡坡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储备。电驱系统的介入使得动力输出更加线性直接,有效避免了传统燃油车在坡起时可能出现的动力响应迟滞。值得注意的是,这套系统在保证强劲动力输出的同时,还实现了4.2L/100km的低亏电油耗,展现出兼顾极端性能与日常能效的技术特点。

将动力高效转化为攀爬能力的关键在于四驱系统的智能程度。领克10 EM-P标配的eAWD智电四驱系统,P4异步电机可快速实现四驱的无感切换。系统能够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扭矩分配,实现前后50:50的动力输出,这种快速响应能力确保了车辆在低附着力坡面上始终保持最佳抓地状态。与传统机械四驱相比,电控四驱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能量损失更小,在保证通过性的同时提升了能效表现。

车辆的动态稳定性与操控极限直接影响挑战的成败。领克10 EM-P基于CMA Evo平台打造,采用纯铝合金双叉臂前悬架与增强型五连杆后悬架组合,这套悬挂系统为车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刚性。液压可变阻尼减震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姿态控制。得益于领克在TCR赛事中积累的工程经验,经过专业调校,实现了83.2km/h的麋鹿测试成绩和35.5米的百公里制动距离,这些数据是其高操控极限的客观体现。

从产品定位角度看,此次挑战的成功具有多重意义。对消费者而言,它表明一款优秀的现代轿车应当具备应对多种使用场景的能力。领克10 EM-P在展现强大爬坡能力的同时,其低油耗表现也证明了高性能与高效率可以并存。这种全能型产品特性,为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标准,即车辆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常规路况下的表现,更在于其应对极端条件的潜力。

从技术发展维度看,此次挑战反映了电混技术的成熟度。领克10 EM-P通过智能电混系统、eAWD智电四驱系统与专业底盘调校的有机融合,展示了电混轿车在动力性、经济性和通过性方面的综合优势。这种技术整合能力,标志着中国品牌在车辆核心技术领域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具备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

综合来看,领克10 EM-P成功挑战50度“保罗坡”的事件,其价值不仅在于展示了单一产品的性能实力,更在于为市场提供了评估车辆全能性的新视角。它用事实表明,通过深度的技术整合与系统优化,现代轿车可以突破传统使用场景的限制,实现更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对于追求车辆全能表现、注重技术与实用价值相结合的消费者而言,领克10 EM-P所展现出的这种综合产品力,无疑值得重点关注。随着这样的产品出现,市场对新能源轿车的期待标准也将随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