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乘坐地铁3号线,车厢里人很多。我注意到身旁站着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男士,正低头刷手机。不经意间瞥见他正在浏览一个零工招聘群的信息,一页页翻看着招工启事,神情专注而平静。这一幕让我心头一动——我们似乎都处在相似的生活轨道上。
随后,我想起不久前填写一份工作申请表时的情景。表格中有一栏写着“兴趣、爱好、特长”,这个看似简单的填空题,却让我愣住了。认真回想,竟一时想不出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兴趣或爱好。作为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生活的重心早已被工作和家庭占据,日复一日地奔波,几乎没有留给自己发展爱好的空间。
身边有人喜欢钓鱼,有人热衷打牌,这些活动似乎天然带有“爱好”的标签。可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连“爱好”本身都成了模糊的概念。看网络小说算不算?刷短视频算不算?如果这些也算,那“爱好”未免太过泛滥;但如果不算,又似乎找不到其他能称之为“爱好”的事情。
至于“特长”,更是让人哑然。人们通常认为,弹琴、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才算得上真正的特长。难道“特别能睡”或者“特别能加班”也能算吗?显然不能。这种自嘲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奈:我们的技能几乎全部围绕谋生展开,鲜少有为自我愉悦而培养的能力。
没有人真正理解这种状态吗?其实很多人都懂——“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这句话早已成为现实写照。生活的重压让我们不敢停下脚步,更遑论去谈什么兴趣与爱好。对普通人而言,能够维持一种平淡安稳的日子,已经需要倾尽全力。只要不出现大的意外或变故,日子能平稳过下去,便已心满意足。
说到底,兴趣和爱好,或许本就是属于那些生活相对安稳、时间相对宽裕的人。而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挣扎在日常琐碎中的普通人来说,能用尽全身力气把生活撑住,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