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真急了!马克龙扬言对华启动“核选项”,听着唬人,实则不堪一击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又放“狠话”了!在公开场合,他明确声称若中国不妥协,欧盟将直接启动 “核选项”。听起来是不是一股“末

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又放“狠话”了!在公开场合,他明确声称若中国不妥协,欧盟将直接启动 “核选项”。听起来是不是一股“末日决战”的味儿?但剥开这层唬人的外壳,里头装的不过是又一场政治表演。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所谓的“核选项”到底有多少真斤两。

这次风波的导火索很明确,就是9号中国出台的稀土新规。根据新规,哪怕产品只含有微量的中国稀土元素,出口也需要许可证。这对欧盟来说可不是小事。全球百分之九十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都在中国,从电动车电池到国防装备,欧洲工业的“生命线”都绑在这条供应链上。现在氧化镝价格已经暴涨了167%,欧洲车企股价也应声下跌。马克龙急得跳脚,确实情有可原,但他喊出“核选项”,更像是一种没招之后的虚张声势。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核选项”并不是指真正的核武器。它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欧盟能拿出的最严厉的制裁手段,比如全面切断与中国的市场准入,或者彻底冻结之前的投资协定。

那么问题来了,马克龙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么极端的一个词呢?我认为,这恰恰暴露了欧盟当前面临的三大困境。

第一重困境是经济上的焦头烂额。目前欧盟多个国家正面临高通胀和能源危机的困扰。当内部问题不好解决时,把对华贸易逆差当作“替罪羊”,就成了一个政治上的便利选择。

第二重困境是战略上的迷茫无措。欧盟过去一段时间跟随美国遏制中国,但结果呢?像德国的汽车产业、法国的葡萄酒产业,它们在中国的市场都受到了影响。这种战略并没有给欧洲带来预期的好处。

第三重困境则是马克龙的国内压力。他的支持率已经低迷了好一阵子,这种时候,通过对中国展示强硬姿态,既能在欧盟内部刷一波“领导力”存在感,又能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说白了,这场“核威胁”大戏,“演”的成分远大于“实干”的成分。

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最关键的部分:为什么说这个“核选项”是不堪一击的?这主要有三个原因,或者说,有三张底牌决定了它的虚弱本质。

第一张底牌,是双方深刻的经济依存关系。中国是欧盟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欧盟真的启动“核选项”,那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德国的汽车工业、法国的航空航天业、还有意大利的奢侈品行业,都会首当其冲,遭到沉重打击。这种代价,是欧盟自己很难承受的。

第二张底牌,是中国手中握有实实在在的反制筹码。从关键的稀土资源,到全球领先的光伏面板,再到不可或缺的动力电池,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如果欧盟执意要硬来,那么它自己推动的新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建设,恐怕会首先陷入停滞。

第三张底牌,也是最致命的一张,就是欧盟内部严重的分歧。德国总理朔尔茨刚刚才率领庞大的商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签下了不少订单。像匈牙利、希腊这些国家,也一直明确反对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马克龙想要统一27个成员国的意见,一起去按这个“核按钮”,恐怕他自己的内部联盟,会先吵成一团。

说到底,马克龙抛出“核选项”,更像是一场赌上欧洲未来的政治豪赌。他想靠“狠话”逼中国妥协,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在全球化深入到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冷战思维”、“恐吓手段”赢得利益。中欧之间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最后,想用一位网友的精辟评论收尾:“马克龙总统所谓的‘核按钮’,它连着的恐怕不是导弹,而是指向他自己脚面的枪。”这句话,或许恰恰点破了整个事件的本质:搬起“核选项”这块石头,最后砸到的,只会是欧盟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