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绍兴市发布相关实施意见,浙江 11 个设区市已全部出台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推行该制度的省份。这一政策响应了今年 9 月商务部等九部门扩大服务消费的号召,通过优化假期结构激活亲子消费,同时兼顾育人价值。
春秋假并非新增假期,而是在 “总放假天数与教学时间不变” 原则下,从寒暑假中调整出的 3 天短假,可与周末衔接形成 5 天假期。浙江的探索始于 2004 年,杭州率先试点后积累了成熟经验 —— 如今杭州春假多安排在 5 月前后,秋假在 10 月前后,还推出 AI 绘本制作等特色托管服务,去年 “五一” 期间 “杭州小学生占领北京地铁” 的研学热潮曾引发热议。
AI制图
政策落地已显消费拉动效应。携程数据显示,11 月 12 日至 21 日期间,宁波、绍兴等五市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 104%,其中亲子游占比达 46%,北京、上海、三亚等成为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增幅更是高达 132%。舟山民宿老板透露,春秋假订单较平日增长三成,这种错峰消费比黄金周更具可持续性。教育专家测算,该政策短期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0.4%-0.6% 的增量,长期有望提升至 1%-1.66%。
育人价值同样获得广泛认同。浙江省教育厅问卷调查显示,89.2% 的家长支持推行春秋假,95% 的家长与 99% 的教师认可其积极意义。嘉兴实验小学校长向婕指出,春秋假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实践窗口,学校正对接博物馆资源开展托管服务。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春秋假让学生能在自然与社会中调适身心,还能增进亲子关系,与发达国家假期理念接轨。
针对 “家长无假陪伴” 的顾虑,浙江构建了多部门协同保障体系。杭州开设 278 个免费托管点,提供数字人等特色课程;绍兴鼓励企业落实弹性休假,社区组织退休教师志愿者开展看护服务。但专家强调,需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才能破解 “孩子放假家长上班” 的时间错配瓶颈。
目前浙江各地已明确 2025 年秋假安排:宁波、嘉兴南湖区等定在 11 月 12 日至 14 日,金华市区则安排在 11 月 21 日至 25 日,均避开了黄金周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