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在编程控制下精准地挥舞,曹蕊站在操作台前,专注地调试着设备。从会计专业的文科生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校学生,她走过了一条让许多人瞠目结舌的路。
曹蕊第一次走进青岛市技师学院的教室时,心里五味杂陈。三年前,她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所“双一流”高校毕业,手握会计学学士学位。
如今,她却与一群技校学生为伍,从零开始学习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我不后悔选择这条路。”曹蕊语气坚定,“有了一门专业的技能,才是应聘市场上的‘硬通货’,能成为真正打开好工作的敲门砖。”
01 高开低走?双一流毕业
2022年,曹蕊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与大多数毕业生一样,她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步入社会。
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她进入一家外贸公司担任运营工作,月薪大约4000元。
这份收入在扣除房租和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加班多且生活开销大,让她感到压力巨大。
曹蕊也曾尝试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连续两年跨专业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但均以失败告终。
两次失利让她开始反思一味追求学历的意义。 她告诉记者:“现在就业竞争比较大,研究生学历真的就能成为敲门砖吗?”
便决定放弃通过学历提升竞争力的想法。
02 艰难抉择:从大学本科到技校2025年初,在亲戚的建议下,曹蕊开始考虑一条完全不同寻常的道路——去技校学习一门技术。
初闻这个建议,曹蕊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我们学校也是双一流,感觉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曹蕊坦言。
亲戚建议她去技校学习一门技术。最初,曹蕊对这个建议持怀疑态度。
但冷静思考后,她开始认真审视这个选择。 与同学老师交流后,她认识到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同样具备竞争力。
她注意到,自2009年启动招生以来,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招生数量越来越多。
“我是3月份进来的,当时两个班有20来人,9月份就到了40来人。”曹蕊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同学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有些刚毕业就选择学一门技能。

从会计专业转行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对曹蕊来说是零基础入门。高中也是文科生的她,在这方面接触不多。
她选择的学习方向主要是电力和工业机器人。
课程内容紧贴实际工作需求。 平时,他们一周上五天课程,包括电力、机械以及软件编程等内容。
在教室里,有机械臂装置,她们会学习编程,控制机械臂进行各种细微操作。
“动手做两遍,理论很快就弄明白了。”曹蕊发现,虽然高中时是文科生,学习起来并不难。
师资配置凸显职校特色。 很多老师都是工厂里的专家级工人,讲完理论知识以后,还会现场进行操作。
这种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曹蕊很快掌握了专业技能。
04 职校生的另一面:那些被忽视的困境曹蕊的故事令人振奋,但职校生态的另一面却不容忽视。在光鲜的就业率背后,许多职校生正面临着不为人知的困境。
梦丹是重庆一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年仅16岁的她被学校安排到安徽的汽车配件厂实习。
所谓的实习,却是在流水线上做机械的工作。 她的任务是“插端子”——将端子插入到基板的孔位里,以实现电路之间的连接。
固定工作量是一天要插432根。
李洁就读于广东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烹调与营养专业,被学校安排到一家国际连锁酒店实习8个月。
她坦言,所谓实习就是“一整筐一整筐地搬碗碟,一整桶一整桶地倒垃圾,一整盆一整盆地端泔水!”
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 “平时上课学的都是怎么做菜,怎么营养搭配,练习的都是各种刀工,结果实习时连后厨的门都没有进去过。”

职业教育的目的本在于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提供技术技能人才。
现实中,职校生常常面临“低人一等”的隐形歧视。 一位非本科生坦言:“在‘遍地都是大学生’的错觉下,那些职校生或者专科生,没有光环,不被关注,甚至觉得‘低人一等’。”
王威从蓝翔技校挖掘机专业毕业后,发现在求职市场上,“蓝翔毕业生”的名头并不足以支持他得到一份满意的薪水。
他为求职四处奔波的半年里,被拒绝的次数比过去十八年里都多。
技能与学历的博弈中,曹蕊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青岛市技师学院,她将直接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并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如电工证等。
这些技能为将来就业拓宽了渠道。

从追求学历到拥抱技能,曹蕊的经历反映了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变化。
“与其追求学历的提升,不如追求能力的提升。”曹蕊表示,虽然是会计专业,但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可以考取电工等技能等级证书,同样能找到好的工作。
技能学习带来的就业前景令人鼓舞。 曹蕊了解到,之前的学长学姐们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符合企业的用工需求。”曹蕊说,未来的话,她也可能会选择留在青岛。因为学习的相关技能,很多青岛本地企业比较认可,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也不错。
职业教育虽以就业为导向,但其本质仍是育人。近年来,国家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频频发力。
《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为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了法治基础。
每年毕业季,青岛市技师学院都会出现一批像曹蕊这样“回炉重造”的大学生。他们从文科、商科转学技术,在实训车间里寻找新的职业方向。
如今的曹蕊已能熟练地编程控制机械臂完成各种精细操作。她站在新的职业起点上,面前是各类大企业提供的岗位。
“毕竟有了一门专业的技能,才是应聘市场上的‘硬通货’,能成为真正打开好工作的敲门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