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动力电池回收消息,近日,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新能源锂电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受理信息公示。

广东友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 20000 万元,建设地点位于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建设新能源锂电池回收拆解及梯次利用项目,年回收拆解退役锂电池 10万吨,并对其进行梯次利用,退役锂电子主要为电动汽车(含三轮车)和储能系统的退役锂电池。
2025年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大年”,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动力电池8年期限的“退役潮”将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正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产业。

为推动电池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工信部自2018年起发布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即“白名单”),作为车企及电池企业项目招标的硬性准入门槛。
全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企业存续企业数量超万家,但截至目前累计公告符合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共5批,仅148家。
新版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过程中不同环节及技术工艺均提出针对性要求,将冶炼过程锂回收率的技术指标由不低于85%提高至不低于90%,新增破碎分离后的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低于1.5%等技术指标,相对于现阶段相关企业而言,技术标准门槛较高。
广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基础较好。一方面,企业数量多。动力电池相关回收企业注册总量超过1万家,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白名单”企业也有22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技术相对成熟。正规企业在电池拆解破碎再利用环节对环境影响基本可控,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水平较高。
退役动力电池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对电池的不恰当处理可能产生安全事故和污染问题;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含有锂、钴、镍等金属,回收利用相当于开辟了“城市矿产”新来源。通过回收退役电池,2024年,我国回收碳酸锂8.3万吨、镍14.5万吨、钴2.9万吨,分别满足了锂、镍、钴20%、25%、11%的需求,有效缓解了上游资源压力。
动力电池结构复杂,应用场景多样,涉及行业众多,动力电池回收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产业链安全可持续与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在收集储运、物理处理、化学再生方面积极推进相关国家标准研制发布,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