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心理学角度解读“不倒单”:“整晚不睡”的体验会怎样?

这世间所有事情的发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01缘起一切发生,皆正当时。磨宝班课堂行将结束,老师提策:睡眠是最大的昏沉!大家

这世间所有事情的发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

01缘起

一切发生,皆正当时。

磨宝班课堂行将结束,老师提策:

睡眠是最大的昏沉!大家可以主动体验“不睡觉”。

“从净一开始。”

课后和知一在回家的路上,一种感觉时隐时现:

最近很多想法和体验,像是散落一地的珠子,正在被串到一条线上。

1)前段时间读《长阿含经》。

两次读到,佛陀和千二百五十弟子,于十五月圆夜,在野外露地,

“竟夜讲法,捐除睡眠”。

联想到很多次,老师带大家整夜不睡,一起搞工作坊。

心下很是向往。

2)有一件趣事。

最近跟一位精通“易理术数”的老哥聊天。

他说:凡所求皆可心想事成。

这不就巧了嘛,老师也说:心理学是心想事成的科学。

这位老哥泄漏了两条“天机”:

第一条是:众人向天地祈祷,天地无不应允。

只是很多人“表述不清”,或者说,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所以所求应验也显得荒诞。

比如很多人祷告求财,上天接收到这个诉求,给你准备了一个订单。

但很多人认为的“财”是天上掉钱,因此对于出现的机会也会白白错过。

更搞笑的是,就像很多人到雍和宫许愿:我要上985。

结果出门就上了985路公交车。

就问你上没上吧?

我一听就想笑,这不就是老师说的“清晰投射,精准下单”嘛。

不含糊暧昧,越清晰,才会越有掌控感。

第二条是:所有发生皆有利于我。

这就更熟悉了,这不就是“坏事里面有好事”嘛。

其实很多问题,我们早已知道答案。

只是,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3)近来思绪驳杂,像我这种“坐不住”的人,竟然也想开始打坐。

最近这种状态,感觉就像是拿到了攻略,但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所以听老师说主动体验“不睡觉”,心下觉得——

这何尝不是开始的良机?

02不对抗

横亘在行动之前的最大阻碍,是认知。

简单吃了晚饭,头脑有些昏沉。

心里也会想:这几天都没好好休息,要不明天再搞,今晚先好好睡一觉。

也会想起网上说的,接连疲累,当心猝死。

你看,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心里最先出来的声音是担忧恐惧。

在这些忧恐背后的认知,是“不睡觉是不行的、会影响健康的”。

我们的心里,有太多的二元对立:

这样做是好的,那样做就是不好的。

真的是这样吗?

《孟子》里说:仁者无敌。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仁爱慈悲的人,是没有敌人的(没有人会与他们为敌)。

从心理学上,也可以这么理解:

“无敌”是一元论,“有敌”是二元论。

如果只允许生命当中有好的,把一切不好的(情绪或是疾病)放在对立面。

那么,生命即是战场,必有死伤。

所以想不睡的第一件事,是不对抗。

不把“不睡”当成一种煎熬或折磨,而是一种生命体验。

03体验

邀约了三七宝贝。

他略一思忖,直接答应。

很多时候,班级里有人要开工作坊。

发出信息后,三七都会积极回应:“报名”。

简单两个字,给人温暖和向上托举的力量。

这一次,三七问:你准备怎么玩?

我回答:还没想好。

于是,三七给了很多好玩的建议:

“找个夜班临时工,今晚上个夜班。”

“抱着搞事情的心态发个愿,愿大家信勤念定慧增上,搞起来……”

最后就变成了我和三七的双人版体验。

先是各自行动。

三七去逛了夜市,看了午夜场电影。

我在屋里看了之前积攒下没看的文章。

头脑昏沉时还刷了视频,玩了一会小游戏。

后面是参加线上助念。

参加线上助念已时近凌晨三点,正是最困的时候。

简单洗漱,提振精神。

一小时的助念,只有我们两人。

三七带领,声音透亮。

最初声音滞涩,念着念着,心里就清明起来。

那些声音变得不像是从嘴里发出,而像从心底流淌而出。

助念时,盘坐在坐垫上,忍不住摇头晃脑起来。

恍惚间就想起读书时,古文老师老赵就让我们摇头晃脑地背《论语》。

他说,古代的书是竖版,读书时是上下点头,小孩子学习都是摇头晃脑背诵。

这样有助于记忆,而且,不会得颈椎病。

南怀瑾老先生之前也说:古文是带韵律的,他们小时候学古文,都是唱的。

唱着唱着就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

之前的记忆片段都被调取了出来。

摇头晃脑助念完,竟然丝毫不困了。

04守夜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通过睡眠来短暂地遗忘现实中的重压。

其实所谓的“睡”与“醒”,不单是身体的状态,也是心的“迷”与“悟”。

神足不思睡。

更重要的是“养神”,而不是贪睡。

这一次主动的“不睡”,并不是对抗睡眠,而更像是一场守夜。

静夜里,看着那一颗被牢系于身体的心,在万籁俱寂中,如莲花般睁开如丝的花蕊。

天光尚未破晓,一个夜晚却悄然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