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高层建筑电梯停靠楼层设计:为什么有的楼层不停?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并非每层都停,而是根据建筑功能、人流分布和安全需求进行科学规划。这种设计既能提升运行效率,又能保障安全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并非每层都停,而是根据建筑功能、人流分布和安全需求进行科学规划。这种设计既能提升运行效率,又能保障安全,以下是具体原因和常见策略:

电梯

1. 分区停靠:提升运输效率

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通常采用分区停靠设计,将电梯分为低、中、高区,每台电梯仅服务特定楼层。例如:

低区电梯:服务1-20层,速度较慢(约2.5米/秒),因需频繁停靠,高速电梯在此区间无法发挥优势。

中区电梯:服务20-40层,速度适中(3-5米/秒),减少停靠次数,缩短单程时间。

高区电梯:服务40层以上,速度最快(5米/秒以上),直达顶层,避免低层停靠浪费时间。

效果:分区后电梯往返周期缩短,乘客平均候梯时间减少,运输效率提升30%-50%。

电梯

2. 特殊楼层停靠:满足功能需求

部分楼层因功能特殊需单独设置电梯停靠:

避难层:超高层建筑每50米需设避难层,电梯通常在此层不停,仅供紧急疏散使用。

设备层:存放空调、水泵等设备的楼层,电梯可能绕行或不停靠,避免噪音干扰。

空中大堂:40层以上建筑可能设空中大堂,乘客需在此换乘电梯,减少核心筒占用空间。

案例:上海中心大厦(632米)采用“分区+空中大堂”设计,低区电梯服务1-118层,高区电梯通过118层空中大堂换乘,直达顶层。

3. 安全与节能:默认停靠策略

电梯在非使用时段(如深夜)的默认停靠楼层需兼顾安全与节能:

住宅楼:通常停在1层或地下车库层,方便居民进出,同时减轻电梯负荷,降低能耗。

写字楼:可能停在首层大堂或地下层,便于次日使用,并避免夜间无人时电梯反复运行。

紧急情况:火灾时所有电梯需强制停在首层,并打开轿厢门,防止乘客被困。

数据:电梯停在1层时,单次运行能耗可降低15%-20%,同时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电梯

4. 特殊需求:无障碍与担架电梯

根据规范,高层建筑需设置无障碍电梯和担架电梯,其停靠楼层需覆盖所有住户层:

无障碍电梯:门宽≥90厘米,停靠所有楼层,方便轮椅进出。

担架电梯:轿厢尺寸≥1.5米×2.1米,停靠所有楼层,确保急救时能快速运送患者。

规范要求:12层及以上住宅需至少1台电梯可容纳担架,且停靠所有楼层。

总结:电梯停靠设计的核心逻辑

高层建筑电梯停靠楼层的设计是效率、安全与功能的平衡:

分区停靠:通过高速电梯直达高层,减少停靠次数,提升效率。

特殊楼层绕行:避难层、设备层等不停靠,保障安全与安静。

默认停靠策略:非使用时段停在低层,节能且便于维护。

特殊需求覆盖:无障碍与担架电梯停靠所有楼层,满足应急需求。

这种设计让电梯“该停的停,该快的快”,既避免了“层层停”的低效,又确保了关键时刻的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