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原著第一百一十九回,征方腊结束,可无论是书中的梁山好汉,还是读书的我们,都难免意难平,就因为征方腊的代价实在是过于惨痛了。
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内中有四个,谈笑又还乡。
不过这还并不是最后活下来的人数,毕竟宋江、卢俊义没能逃过鸟尽弓藏的命运,李逵也被宋江带走,花荣、吴用则是自缢在宋江坟前。
若要细说,在整个征方腊的过程到结尾,梁山一共死了七十四位好汉。

(梁山群雄剧照)
哪怕《水浒传》是一部群像戏,没有具体的主角,至少梁山好汉这个团体就是书中的主角,他们何至于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
其实书中早有伏笔。
一、阵亡的好汉
梁山大聚义时,这帮兄弟是何等风光?
书中只道是:“香腾瑞霭,花簇锦屏。一千条画烛流光,数百盏银灯散彩。对对高张羽盖,重重密布幢幡。风清三界步虚声,月冷九天垂沆瀣。金钟撞处,高功表进奏虚皇;玉珮鸣时,都讲登坛朝玉帝。绛绡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交加。监坛神将狰狞,直日功曹勇猛。道士齐宣宝忏,上瑶台酌水献花;真人密诵灵章,按法剑踏罡布斗。青龙隐隐来黄道,白鹤翩翩下紫宸。”
仿佛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他们聚在一起,就是要替天行道。
后来的征辽、田虎、王庆的过程,梁山群雄也确实是有不灭金身一般。
可到了征方腊时,他们直接破功了。
先后有秦明、董平、徐宁、索超、史进、宋万、焦挺、陶宗旺、韩滔、彭玘、郑天寿、曹正、王定六、宣赞、施恩、孔亮、郝思文、张顺、周通、张清、龚旺、雷横、邓飞、刘唐、鲍旭、侯健、段景住、阮小二、阮小五、孟康、解珍、解宝、王英、扈三娘、李衮、项充、马麟、燕顺、郭盛、吕方、石秀、陈达、李忠、杨春、薛永、欧鹏、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郁保四、张青、孙二娘、邹渊、杜迁、李立、汤隆、蔡福在征方腊的过程中以各种荒诞的方式阵亡。

(梁山好汉剧照)
尤其是被毒蛇咬伤,中毒而亡的丁得孙,不识水性被淹死的段景住、孔亮等人死得最憋屈,仿佛作者是为了突显战争的残酷而将他们写死一般。
而林冲、杨志、张横、穆弘、杨雄、孔明、朱贵、朱富、白胜、时迁这十人则是因各种疾病先后被折磨而亡,当真是苦。
最后则是前文提到的归朝之后被杀或是自寻短见的那五人,分别是宋江、卢俊义、李逵、吴用以及花荣。
前后共计有七十四人死去,梁山一百零八人,最后只余三十四人,当真是惨。
所以他们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二、表面的原因
从表面来看,无非是因为方腊势力太强,而宋江作为梁山的头领,他带兵的水平值得商榷。
但多数人可能没仔细读过征辽、田虎、王庆的剧情,或者说那些通过电视剧来了解《水浒传》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辽国、田虎、王庆这三个势力。
其实论危险性,他们丝毫不弱于方腊阵营,就拿田虎阵营来说,一个乔道清就差点把整个梁山给灭了,可那时的梁山却有神仙相助,那后土之神一出手,就替宋江破解了乔道清的妖法。
所以田虎阵营也足够强大,当时宋江指挥不利的问题也早已显现出来,不也没有损失任何一名天罡、地煞么?

(方腊剧照)
还有人说是因为征方腊时有两个关键角色没有到场。
其一是“神医”安道全。
其二是“入云龙”公孙胜。
安道全被朝廷调用,导致梁山没了医生,一些兄弟的伤病得不到救治,自然只能等死。
而公孙胜没到场,则在对付一些使用法术的高手时,难以压制对方。
然而这些其实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宋江可不敢明说,但那“混江龙”李俊却用一句话说出了真相。
三、李俊口中的真相
那是原著第一百一十三回中,李俊带着童威、童猛兄弟闯出了一条支线剧情。
他们遇上了太湖四杰,也就是费保一行人,虽然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帮人并没有加害李俊等人,还成了日后他海外创业的初创团队,可当时李俊一行人却以为自己落入这帮强人手中,怕是凶多吉少。
此时李俊便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在浔阳江上做了许多年私商,梁山泊内又装了几年的好汉,却不想今日结果性命在这里!罢,罢,罢!”

(李俊、童威剧照)
这即是问题所在,梁山这帮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汉”,他们不过是“装好汉”。
就从李俊说起,当初他水淹太原的时候,书中就提到这么一句:“李俊等大开城门,请卢先锋等军马入城。城中鸡犬不闻,尸骸山积。虽是张雄等恶贯满盈,李俊这条计策也忒惨毒了。”
就连无辜百姓也被淹死,李俊如何不毒?
但梁山之上心肠狠毒的只有一个李俊吗?
宋江害了不少兄弟,吴用更是毒计频出,其他诸如王英、周通都是欺男霸女之辈,鲍旭、李逵更是杀人如麻。
就不说其他的喽啰了,就连武松、鲁智深,也做过不少糊涂事,比如武松血溅鸳鸯楼时连无辜的丫鬟也杀了,在十字坡遇上恶人夫妇孙二娘、张青却反倒与之结拜,鲁智深抢老和尚的稀粥,踢酒贩子的裤裆,与采花贼周通称兄道弟,他们真的算得上是好人吗?
所以梁山群雄落得如此境地,施耐庵早在原著第四十五回中就有暗示。

(李俊剧照)
朝看楞伽经,暮念华严咒。
种瓜还得瓜,种豆还得豆。
经咒本慈悲,冤结如何救。
照见本来心,方便多竟究。
心地若无私,何用求天佑。
地狱与天堂,作者还自受。
这个世道,终归是遵循“善恶终有报”的规律的。
所以只要是将《水浒传》通读下来,就会知道,作者从未歌颂这帮好汉,他不过是客观地呈现了一帮狠人在乱世求生存的故事,既然是狠人,甚至是恶人,自然就难逃因果报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