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明斯克的27岁女孩维拉,本是个爱吹长笛、爱旅行、性格开朗的姑娘。她毕业于音乐学院,兼职做服务员,偶尔在社交平台分享东南亚旅行的照片——谁能想到,这样鲜活的生命,会因一条“泰国高薪模特招聘”信息,永远留在了缅北的电诈园区。
9月中旬,维拉飞抵曼谷,按招聘方要求转机去缅甸仰光。可她刚落地,就被带上车送进电诈园区。从此,她的“模特工作”变成:每天被迫在社交平台伪装恋爱对象,诱骗外国人投资加密货币、参与虚拟赌场,每天必须完成300美元“业绩”。完不成?要么继续被折磨,要么等家人交50万美元赎金。
10月4日,维拉彻底失联。家属接到绑匪消息:“交50万赎金,否则……”可等来的是更残忍的通知——“人已火化,器官被摘除售卖”。目前,白俄罗斯外交部已介入,试图帮家属接回骨灰;而另一名被同样套路骗到缅北的俄罗斯女孩达希玛,刚巧联系上家人逃脱。这场“招聘骗局”,成了两个家庭的噩梦。
这不是“求职失败”,是恶魔对生命的“狩猎”1. 她的“模特梦”,成了电诈园区的“血奴券”维拉的故事,最扎心的是“希望”被碾碎的过程。她看到“高薪模特”的招聘,想着能去泰国工作,或许能离音乐梦想更近一点——可招聘方早把她当“猎物”。从曼谷到仰光的车上,她的护照被收走,手机被监控,连呼吸都成了“业绩指标”。
那些逼她诱骗陌生人的“培训”,哪是“工作”?是把人变成“诈骗工具”。完不成任务就被威胁摘器官,这不是“职场压力”,是赤裸裸的“人口贩卖”。维拉的长笛还没吹够,她的27岁,就永远停在了缅北的暗室里。
家属接到“火化通知”时,该多崩溃?他们连最后一面都见不到,还要接受“器官被卖”的真相——绑匪连“留全尸”都做不到,只想着从她身上榨干最后一点价值。
这不是孤例。之前有报道,缅北电诈园区的“猪仔”若交不起赎金,会被摘肾、卖眼角膜;有人被打断腿强迫乞讨,有人被逼迫吸毒“控制”。维拉的遭遇,暴露了电诈园区的“产业链”:从诱骗、囚禁到“变现”,每一步都把人当“商品”。
维拉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那些在社交平台发“高薪招聘”的账号,背后是电诈集团的“钓鱼局”:用“模特”“翻译”“客服”等光鲜职位吸引年轻人,尤其是急需用钱或向往国外的群体。
他们太懂“痛点”了:维拉这样的姑娘,可能想赚快钱帮家里,可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俄罗斯的达希玛,可能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可一旦踏进园区,就成了“瓮中之鳖”。这不是“轻信”,是骗子太会“精准狩猎”。
别让“招聘广告”,变成生命的“讣告”维拉的悲剧,是所有“求职者”的警钟。那些写着“月入3万”“包机票住宿”的招聘信息,可能藏着电诈园区的“血盆大口”。我们能做的,是把“高薪诱惑”换成“多问一句”:招模特为何要去泰国?为何不让视频面试?为何急着要护照?
白俄罗斯外交部在帮家属接骨灰,俄罗斯成功解救达希玛——这说明,国际协作能救命。但我们更需要:平台严管招聘信息,警方打击“钓鱼账号”,普通人提高警惕。
最后想问问:如果你看到“高薪海外招聘”,会先查哪些信息?评论区聊聊,愿更多人看清“招聘陷阱”,别让下一个维拉出现。
愿维拉安息;愿她的家人能接回骨灰,少些遗憾;愿所有“求职者”,都能找到真正的“光明工作”。
(文中人物信息源自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