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大象新闻、《动物学杂志》、eBirds、The Wildlife Trusts、科普中国。
大量燕子滞留没南飞被活活冻死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前天我还过着“跨栏背心加短裤,冰块饮料肚里冲,洗澡就像蒸桑拿,开着空调一整夜”的烦人夏日生活,从昨天开始突然就降温了,一点预兆都没有!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穿着长袖,连风扇都不用开!
我本来以为如此猝不及防的季节更替也就是发生在我们这种南方的亚热带地区,没曾想看了一个新闻后,我发现北方那边也是一样。人类的感官薄弱,但只要多穿衣服就能解决,可是动物们如果没察觉温度变化,那是真的是会危及性命了。
也是从前几天开始,北方不少地区的人都发现有燕子滞留在北方的情况,它们显然是没来得及迁徙南方,此时算是彻底来不及了,不少燕子甚至冻死了。10月20日的新闻中,一位黑龙江五常的居民表示,他家门口那块稍微暖和些,很多燕子聚集在一起取暖,大约得有一百多只。

其中有很多扛不住了,甚至直接被冻死在外面。

网友们纷纷感叹现在的气候真的乱套了,这些燕子肯定是因为降温太突然了,根本来不及撤离导致的。
实际上往年也有类似的新闻,除了气候问题也有燕子本身的问题。

咱们先说气候的。
因为降温太快?燕子是如何知道自己该迁徙了的?不是靠感知周围的温度,而是通过猎物的数量来得知的。那些小飞虫对温度变化就敏感,一旦降温就会瞬间消失,燕子感觉食物变少后,它们就知道该走了。

然而今年入秋之后,东北地区经历一段异常温暖的时期,气候远高于往年,我们南方甚至是没有秋天直接要入冬了!总之那段异常温暖的时期让东北的小飞虫放肆了起来,数量一直都不算少,燕子因此获得了错误的信号,认为不必急于南迁,从而延迟了行程。
直到气温骤降后,此时燕子才发现食物减少了就来不及了。

对于燕子这样的小型鸟类来说,它们调节体温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激烈的温度变化会让它们的体温瞬间散失。失去体温咋办?赶紧找点温暖的地方或者是吃点什么来补充一下,然而寒冷是魔法攻击,除非真的进入有保温的房间,不然躲哪里都只是暂时的。食物更别想了,飞虫们早就死光了,它们的幼体隐藏得很好,找都找不到。

没法保温,没有食物,于是从体质最差的那些燕子开始,它们就慢慢地死去了。
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不是说是“潜移默化”了,应该说是越来越激烈和直接了!非常非常多的物种都是依赖千万年演化出的固定气候节律来生活的,这下因为气候问题全部都乱糟糟了。

人类有很多方法让自己扛过去,但动物们可没有。
不止是这个原因不过不只是气候变化的原因,这也是燕子本身“优胜劣汰”的残酷法则。
这些没来得及迁徙的燕子基本上都是最晚孵化的那一批燕子,这个信息点是非常关键的。在鸟类世界中,出生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越早孵化就意味着越早获得能量和掌握技能,它们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更多。而晚孵化的那些鸟本身就意味着天生身体就比较差,不然怎么一起被产下来,它们起点就是比较低呢?

无论它们如何努力,但是它们积累脂肪和体能、为漫长迁徙做准备的时间就是会比较少,就算不说迁徙的鸟类,就算在常规情况下,它们也是最脆弱的群体。于是它们可能就根本没办法跟着迁徙,就算跟上了,也大概率会在中途掉队。

要知道燕子的迁徙可不是简单从我国北方飞到南方就完事了,就拿我们最常见的家燕来说,它们的越冬地点远在东南亚、澳大利亚甚至是非洲南部!你说那些本身身体就比较差的燕子怎么可能撑得过去?旅途中任何的情况都可能是致命的。

所以它们很有自知之明地留在我国北方,虽然结局可能也差不多,但多活一天是一天。
再补充一个点,很多留鸟,像是麻雀和斑鸠之类的,它们冬天来了也可能翻翻草籽或人类遗落的食物残渣过冬。但是燕子的整体食物来源中,飞虫占据了绝大部分,它们的演化路线一直以来都是盯准了飞虫来设计的,它们的喙和食道结构更适合吞食动态的食物,虽然肯定也能吃点草籽和其他食物,但奈何抢不过本地留鸟啊。

如果没有其他的食物来源,它们的能量只能一直消耗,最终再饥寒交迫中死去。

所以说生活在人类社会虽然也经常都是不如意的事情,但起码要活着还是比较简单的。当然我说的是像我们这样和平的国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