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敦煌壁画上那些飘逸优美的“飞天”,就不得不提北周和隋代——这两个虽然短暂,却把飞天艺术推向顶峰的王朝。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这两个短命王朝,成就了敦煌飞天的黄金时代呢?

莫高窟297窟火焰纹背光(北周)
北周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北魏分裂说起。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其中西魏由鲜卑族的宇文泰掌控,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他的儿子宇文觉第二年就废掉了西魏皇帝,自己登基,建立了北周,不过北周命不长,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就在公元581年被外戚杨坚篡位,建立了隋朝。
别看北周时间短,它的皇帝们大多真心信佛,这里有个有意思的插曲: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是位突厥公主,突厥人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也信奉佛教,不过,这位武帝为了强国富民,曾下令禁止佛教和道教,没收寺庙财产充军,让近百万僧尼还俗,这场“灭佛”运动也影响到了敦煌地区,导致一些寺庙被毁。

莫高窟428窟金刚宝座塔(北周)
但神奇的是,莫高窟的开凿和佛教活动居然没受太大影响,反而更加兴旺。以前学者们把一些洞窟归为隋代的,后来经过仔细研究石窟的造型、绘画技法等特点,才发现其中有15个其实属于北周,短短二十多年就开凿这么多洞窟,可见当时佛教在民间和统治者心中地位有多高。
隋朝也只存在了三十多年,但对佛教来说,这却是至关重要的“黄金三十年”,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和佛教缘分极深——他居然是在尼姑庵里出生,由尼姑养到13岁才回到父亲身边的!这段独特经历让他对佛教有着特殊感情,同时他也深知,佛教能教化百姓,巩固统治。所以他一登基,就立刻着手复兴被北周武帝打压的佛教。

莫高窟407窟三兔飞天藻井(隋)
统一全国后,杨坚更是大兴佛事:广建寺庙、大量招收僧尼、抄写佛经,佛教从此迅速繁荣起来,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虽然以暴君出名,但在信佛方面比他爹还狂热,他自称是“菩提戒弟子”,整天大兴佛事,慷慨布施寺院,跟高僧们交往密切,尽管他把国家搞得民不聊生,但佛教却在此时达到了空前鼎盛。
这股崇佛热潮自然也席卷了偏远的敦煌。据记载,公元593年,隋文帝下令各州修建佛塔,敦煌就在崇教寺建了一座,隋炀帝还西征开拓,打通丝绸之路,让敦煌迎来了和平发展时期,在这短短三十多年里,莫高窟竟然开凿了70多个洞窟,堪称莫高窟历史上最闪亮的篇章。佛教的兴盛直接带动了艺术的繁荣,尤其是飞天——数量暴增,画满了洞窟,仿佛整个石窟都在飞天的环绕中翩翩起舞。

莫高窟31窟茶花藻井(隋)
除了上面说的佛教大环境,还有个直接原因:隋炀帝杨广是个“飞天发烧友”!史书记载,这位皇帝在宫里突发奇想,让工匠给他做“活动飞天”:在大门上挂上华丽帷幕,装上木雕飞天,通过机械传动,这些飞天居然能上下升降、俯仰转动,还能卷动帷幕!皇帝亲自带头这么玩,下面的工匠画师们自然要把飞天画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飘逸。

莫高窟435窟.莲华双鹅平棋(北魏)
所以,北周和隋代虽然短暂,但正因为统治者崇信佛教、丝路畅通、社会相对稳定,加上皇帝本人对飞天的特别偏爱,才让敦煌的飞天艺术在这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一下子登上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那些穿越千年依然在壁画上翩翩起舞的飞天,正是这两个王朝留给世界的最美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