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骨传导混合式动圈!国产耳机先锋品牌BQEYZ再出力作

有粉丝跟我吐槽说,现在国产耳机让人难以选择,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单元配置大多差不多。粉丝没办法, 在无试听的前提下只能看一

有粉丝跟我吐槽说,现在国产耳机让人难以选择,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单元配置大多差不多。

粉丝没办法, 在无试听的前提下只能看一些评测,然后考量品牌的底蕴与实力,同时考虑其销量。

不过这也不是全部,本文就给各位分享一款倒反天罡的“创新型”耳机,一款骨传导和动圈结合的入耳式耳机。

这单元架构,就算查遍全网不会超过三款。

这便是来自先超声学BQEYZ的最新作品Winter2,先说这品牌,又是一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国产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和销量都要远超国内。

有兴趣去扒一下它们的店铺,几乎清一色的创新型耳机,什么动圈+平板、动圈+被动振膜,就没有一款是常见的圈铁或者圈铁静电啥的。

这种特立独行与喜欢跟风的国产主流耳机品牌相比之下,是不是难能可贵?

所以我认为它是一个先锋品牌!

▲虽然是先锋品牌,并不代表技术不成熟。尤其是这款Winter2,从型号命名上可以看到是二代了。

一代我没听过,官方详情页资料显示相比上一代不仅升级了音圈和骨传导单元里的含钯量,同时也改善了调音。因为前代我也没听过,此处暂且不表。

就说这款Winter2,官方详细定义的混合式动圈PZT骨传导耳机。其实这里的骨传导并非我们常见的马达式骨传导,从为数不多的官方资料里看上去应该是压电陶瓷和腔体共同构建的一种振动换能设计。

所以别看只是非常异类的单元架构,在声学上面临诸多的挑战也是全新的,所以从声音的完成度以及BQEYZ过往的作品来看,这先锋品牌是名副其实的。

▲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有达音科曜2给我的那种感觉,那种属于金属的精致感很养眼。

不过Winter2的金属腔体设计是有原因的,它是其PTZ骨传导单元理想的配套设计,其工作原理是用过振动单元驱使壳体振动,进而将单元产生的振动能量传递。

因为高刚性的铝合金壳体在振动时自身谐振频率更高,且振幅更小,所以谐振控制更好。

所以初听Winter2时会觉得低频格外强劲,而且音色饱满干净通透。

▲BQEYZ Winter2的腔体颜色有绿色和灰色两种,我手里这款是绿色,类似浅绿色,但又不是那么鲜亮。

腔体本身的模具还是类公模的延伸,内侧很光滑,腔体中等偏小,入耳不深,腔体和耳廓的贴合度较高,佩戴十分舒适。

▲腔体细节方面,注意后盖边缘是有电镀工艺的倒角的,处理的很细腻很光滑,触手毫无硌手感,但在拍照的时候会反射灯光导致它的上镜效果远不如肉眼看着舒服。

▲Winter2是支持换线的,换线方案为0.78双针方案,母座有防拉扯设计,做工无瑕疵。

▲Winter2的线材为Litz T2结构的高纯度铜编织线,主线中等粗细,质感软硬适中,无弹性,收纳指数高,佩戴时即使大幅度摇头晃尖也无听诊器效应。

▲插头则支持自定义更换,有3.5mm单端和4.4mm平衡头可选。不过这个一款十分好驱动的耳机,如果老铁们手里是前两年的,无4.4平衡输出的HiFi播放器,那恭喜各位了,Winter2即使用3.5mm的单端也十分好听。

▲比如个人搭载乾龙盛的经典播放器QA361,尽管只是单端,音量开34就推得很饱满,很通透,音色明亮、通透还有些大气,空间层次感出众,器乐分离度高,解析轻松达到高解析水准。

低频则是雄浑大气型,下潜有一定深度,量感足、弹性好,混响虽少,但通透感是一耳朵的,音色纯净饱满,有点颠覆QA361以往的印象。

人声略淡之余有轻度偏暖的迹象,音色饱满亮丽不乏舒展,解析之清晰让其质感有颗粒感的既视感,口型一般,齿音自然,女声比男声更显柔和。虽然在情绪表现上较为清淡,但人声与器乐的层次分明,加上中低频衔接的较为细腻,有些偏低的音域会有舒适而迷人的立体感。

中频的器乐相比可以吐槽一下,音色是饱满亮丽的,但又有点厚重,感觉泛音不够鲜活。

高频部分因为属于易推型的高解析风格,动态和瞬态没话说,动态堪称凌厉,瞬态亦很快。高频的延展性比低频带来的强劲冲击力还要有感觉,因为它的延伸是顺滑的,解析是细腻的,音色亮丽、中正,毛刺控制良好,并没有因为大动态从而产生刺激感,相反在小编制弦乐里,其氛围还是清淡的。

高频的声场同样开阔,层次感明显,器乐分离度很不错,大编制古典与交响乐都可以驾驭,但是没有小编制弦乐给我的那种宁静感。

▲在用乾龙盛QA361的单端试听时我已经有些担忧了,因为单端的音色已经很饱满了,解析也是高解析水准,换4.4平衡头后会不会推过或者过于刺激呢?

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山灵的M5 Ultra的4.4mm平衡端驱动下,BQEYZ Winter2并没有推过或者过于刺激,相反在增加了密度感与解析力的同时,柔和感与泛音也增加了,只不过山灵M5 Ultra的暖声对它有点影响。

这种暖声增加至于貌似影响了混响的平衡度,所以在聆听古典与交响乐时那种独有的氛围感反而出来了。

所以我压根不计较在中低频上还有何等提升,仅仅是高频部分的这个改变让我满心欢喜。

▲总结部分

总的说来这是一款易推的耳机,虽然对前端有些敏感但不吃推力,也不用担心其素质感,其素质感的下限是比较高的,即使用两三百的入门级小尾巴也能推出不错的效果来。

比如我用艾巴索的马卡龙搭配,音色的亮度和纯净度会有些降低,但人声的线条感反而较为明显,而且还有点温润的感觉。

初听刺激,更换前端又会发现它很耐听,同时也好听,就是这么奇特。

所以我将其风格可归纳为杂食类,对音乐风格没有过于明显的取舍;而且除了听歌,游戏和追剧也不是问题。

价格方面在2000左右,碍于品牌目前的知名度有限,咱就不说它多有性价比,有兴趣可以试听试听,声音非常惊喜!而且你会认同我对它品牌评价,也会觉得这个不随波逐流的国产HiFi耳机品牌非常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