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天猫精灵,输掉音箱市场,豪赌All in空间智能,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市场竞争从不眷恋过去的辉煌,智能家居战场现在打得格外热闹、各家都在拼命抢地盘。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天

市场竞争从不眷恋过去的辉煌,智能家居战场现在打得格外热闹、各家都在拼命抢地盘。

2025年第三季度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天猫精灵以16%的份额跌至第三,小米凭48.8%的份额稳坐第一把交椅,百度占比32.8%紧随其后,曾经的王者天猫精灵落后了。不过,这场局部失利没有让它认输,反而成为转型的一个契机,天猫精灵从单一音箱赛道转向布局全屋智能,试图实现弯道超车。

01音箱失守:单品时代的必然落幕

智能音箱曾是智能家居的核心入口,但赛道天花板越来越明显。智能音箱市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1.9%,说明用户需求从“有没有语音助手”转向“设备能不能联动”。天猫精灵掉队,笔者认为重要原因是没有及时将音箱融入生态,当小米借“人车家”生态使音箱成全屋控制核心时,它仍聚焦单品升级换代,在“语音控制+场景联动”核心需求上脱节,最终在入口级硬件竞争中失去优势。

02改道超车:天猫精灵的全新战场

面对音箱赛道整体不大景气的情况下,天猫精灵不搞同质化竞争,反而将战场转向“空间智能”,正好抓住了智能家居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点。2025年,其发布全屋智能2.0与3.0版本,宣告从“设备智能”向“空间智能”跃迁。与传统全屋智能的设备堆砌不同,它聚焦打造“能理解、会预判”的主动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融入生活日常,比如毫米波雷达监测到老人久坐,会自动提醒起身顺便调节下光线;睡眠传感器捕捉到孩子翻身频繁,智能床会自动调整支撑硬度;气象数据联动系统能在暴雨来临前自动关窗并发消息通知。这种“未言先动”的体验,标志着天猫精灵跳出“控制设备”的初级逻辑,转向“与人协同”的高阶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特色之路。

03超车引擎:技术、生态与渠道的三重支撑

天猫精灵“超车”,主要依托技术、生态、渠道三大核心能力构建竞争壁垒。

技术上,通义大模型驱动的GenieOS+系统是核心支撑,实现“端-边-云”一体化架构,蓝牙传输容量提升8倍,保障千平大宅内2000+设备毫秒级响应;首创“空间智能Agent”可学习顾客习惯,让智能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适配”。

生态上,天猫精灵走“开放联盟”路线,联合1800余个品牌成立“空间智能联盟”,实现跨品类无缝联动,既降低厂商接入成本,又解决设备无法联动的问题。

渠道上,“百城灯塔计划”已覆盖30余个核心城市,2025年10月在四川一口气开了八家店。专门设置“老人照料”、“儿童房”等六大真实场景,让顾客感受空间智能价值;另外,通过“城市合伙人制”联动家居产业带,降低供应链成本,补齐“设计-安装-服务”短板,解决了智能家居“落地难”的困境。

04现实挑战:超车路上的待解难题

尽管定位清晰打法明确,但天猫精灵的“超车”之路仍有三重壁垒。

技术上,多协议兼容问题尚未完全解决。Wi-Fi、Zigbee等不同协议的设备联动成功率仅65%,部分用户反馈“联盟品牌仍需手动配对”,这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价格上,空间智能方案仍有门槛,虽然推出标准化模板,但高端定制套餐4万元起,二三线城市渗透率不足15%,下沉市场开拓受阻。

隐私信任上,传感器对用户行为的实时监测、语音数据的存储,让一半受访者担忧“生活被监控”,用户信任的重建仍需长期投入。

此外,小米的生态闭环、华为的鸿蒙优势已站稳脚跟,天猫精灵需在差异化之外,想办法让更多人了解它和接受它。

结语:从“超车”看行业转型方向

天猫精灵以大模型突破被动响应的天花板,以开放生态打破品牌孤岛,以场景普惠降低技术门槛。这次实现弯道超车,其实反映了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大家不再只盯着硬件配置、而是更关注实际使用体验。说到底,现在拼的不是谁家能控制更多设备,关键得看产品能不能真正懂用户想要什么。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智能家居的十年混战,终于迎来从“拼功能”到“拼体验”的转折点。正如其业务负责人郑方舟所言:“空间智能不是堆硬件,而是让家成为有温度的生命体。”当灯光记住你阅读时最舒服的角度,空调读懂你深夜咳嗽的频率变化,这样的家,或许才是智能家居的终极答案——不是超越竞品,而是重新定义什么才是真正温暖的家。

本文章是自媒体人李波的原创作品(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1、天猫精灵发布全屋智能2.0版本,空间智能Agent登场-壹览商业2、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音箱销量305.7万台,同比降11.9%-IT之家3、天猫精灵全屋智能3.0发布:AI重构“家的体验”-钱江晚报4、“智家新生态”调研行丨天猫精灵全屋智能:打造家庭生活的“隐形管家”-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