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二战轴心国之一的德国为什么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那么作为工业化极强的国家是什么让它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国的呢?是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亦或是犹太资本在其中间的博弈?本文将大致为您讲解关于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那堪称无解的工业!
德国工业为何能够发展如此之快,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固定的老牌工业公司,例如大众、西门子、奔驰工业、宝马重工等等,它在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上已然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远远甩在后面,顺利实现弯道超车。
纳粹占领区
①注重基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抢占了先机,率领一众小弟首先成为领先于世界的工业强国,但经过一战后包括国内势力与一些不稳定因素等等致使其在后期争霸中逐渐落入下风,纠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英国没有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全国义务教育,导致出生人口跟不上产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间出现了许多名将,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待,当然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需要的是大量技术精通且文化水平较高的高素质产业工人,甚至是蓝领工人。通过这些人操作各种电气化设备,生产机床,喷气飞机的后期制作,高精尖武器的后期维护等,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文化素养才能保证其生产的设备是高质量且实用性高的,因为军工企业最最重要的就是质量。
②在德意志帝国时期,教育是三轨制
国民学校丨下层
中间学校丨中层
文科中学丨上层
实科中学丨中下层
文实中学丨中下层
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初、中衔接加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倾向增加,这种教育体系的弊端也间接的促进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特别是在二战失败的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割让了所有海外殖民地,也丧失了近乎13.5%的领土,由战前的54万平方公里减少到战后的47万平方公里,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不平等的条约,却直接为希特勒纳粹党的执政埋下了伏笔。
纳粹名将 曼施坦因
③纳粹党执政,希特勒的崛起带动了德国工业
希特勒曾在《我的奋斗》说:“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它的任务是在使他们的繁殖和他们土地的大小,能够有一种自然和适当的比例,而保障种族的生存,德意志民族也只有靠了这种方法,才能保障它是世界的强国。”
希特勒认为六千多万的德国人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显然一战后丧失领土和殖民地的德国只有四十五万平方公里,那意味着每一平方公里大约需要养活136人,因此德国必须向外扩张,收复失去的东普鲁士,拿下东欧平原,继续东进西跨完成德意志的大一统。
据不完全统计德国在二战中共制造了5万辆左右的坦克和强击火炮,其中虎王重型坦克:480辆,虎式重型坦克;1350辆,豹式坦克:5984辆,IV号坦克:8509辆,各种强击火炮和自行反坦克炮约为一万六千,另外还有一万多辆各种轻型坦克。撑起这些的是德国国内深厚的制造业及其内在的工业实力,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期,德国及其占领国共生产钢3200万吨、生铁2500万吨、煤5亿吨、石油480万吨,要知道这在欧洲已经算是领先一大步了,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德国最终也是由于石油缺少等一系列问题惨败,话说回来,德国的煤矿开采数量位居当时的世界第二,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高精尖人才的培养,纳粹德国作为军国主义国家,其对纳粹教育可谓是深入人心,在1945年即将战败时,仍有许多童子军宣誓永远效忠希特勒,可见当时的教育有多么根深蒂固。
德军的重型坦克
④尾声
德国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度,它凭借其自身顽强的工业实力自保,又通过其激进的军国主义侵略它国,作为欧洲强国,德国始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它存在的意义即是历史的证明又是后者对战争残酷的教科书,历史是年轮,它深刻的记录着命运的转动,而德国在那一刻的转动早已停止,停留在了1945年的柏林,新的年轮早已开始生长,命运之轮已经开始转动,我们下期再见!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讨论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