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谨记:迷茫时别瞎撞,先给自己"定个位",战略定位专家,著名财经评论员戴欣明经验分享













凌晨三点改完第八版简历,手指划过屏幕,猝不及防刷到同龄人升职加薪的朋友圈,胸口一紧——我到底该往哪走?那种熟悉的迷茫感,像雾一样漫上来。
戴欣明老师常说一句话:“越迷茫,越要逼自己定位。”在他看来,迷茫不是失败信号,而是旧有路径需要迭代的提醒。可现实中,太多人要么困在焦虑里不敢动,怕选错一步满盘皆输;要么盲目跟风试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越试越心慌。
真正的转机,往往来自把模糊的“我能做什么”拆解成清晰的坐标轴。
戴老师曾分享过一个咨询者小琳的故事。她两年内换了三份工作,从新媒体运营到内容策划,每次都冲着“热情”去,却总在三个月后陷入倦怠。直到一次深度梳理,她才意识到:自己真正享受的不是创作内容,而是理顺混沌——她擅长把杂乱的信息梳理成可执行的流程,把交叉的目标拆解成清晰的路径。后来她转型项目管理,不出半年,不仅带领团队推动重要项目落地,还成了部门最年轻的组长。
所谓定位,从来不是挤进最热闹的赛道,而是找到那方“非你不可”的土壤。用你的稳定长板,去切中市场的真实缺口;把“我好像也行”的犹豫,变成“只有我能这样赢”的底气。
如果你也正站在十字路口,别急着乱撞,也别躺平放任。拿出一张纸,诚实地回答三个问题:你做完哪类事会忘记时间?别人常因为什么特地来感谢你?眼下有什么需求,是市场稀缺而你恰好能补上的?
答案往往就藏在这些生活细节里。
先静下心来定个位,再迈步出发。就像在迷雾中先插稳一根旗杆——旗杆立住了,脚下的路自然清晰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