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傍晚,合肥女大学生聂女士下课回到出租屋,一摸口袋傻了眼——钥匙落屋里了。她急急忙忙在美团搜“开锁”,选中一家叫“即刻达开锁换锁”的店,没料到这竟是个“天价圈套”:短短半小时开锁,前前后后被收了4170元!独自在外租房的她,看着渐黑的天色怕出事,只能咬着牙付了全款,事后越想越窝火,18日专程找到记者爆料。
开锁师傅连环加价:540元起步,半小时飙到4170元,还逼录“无异议”视频聂女士租住在包河区美丹家园,当天联系商家后,平台没给直接预约通道,只让她留了电话等师傅联系——“这明摆着跳过平台监管了”。傍晚6点,开锁师傅准时上门,先用卡片试着开门,试了几下没打开,当即表示:“你这是C级锁,只能强拆,锁芯和面板大概率得坏。”

聂女士赶紧问要不要换零件,师傅点头说要,报出540元的价格。“我以为这540元就是所有费用了”,聂女士立马转了账。师傅拆锁开门后,她松了口气进屋收拾,可刚坐下没两分钟,师傅就喊她出去:“锁主体也坏了,得再加380元换件。”
聂女士心里犯嘀咕,但想着赶紧了事,还是付了钱。可等安装全部结束,师傅又掏出一堆“收费项”:“公司要收600元,我这边的安装费、强开费加起来1740元。”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出租屋就她一个人,聂女士怕争执起来不安全,只能硬着头皮再转账。更让她气愤的是,师傅收完钱走了几步,突然又折回来:“还有上门费、技术费、夜间服务费,总共900元,得补上。”
短短半小时,聂女士前前后后付了4170元。付款刚结束,师傅还掏出手机让她录视频,逼着说“知晓所有费用且无异议”。“他就堵在门口,我当时孤立无援,只能照着说”,聂女士无奈道,这段被胁迫录下的视频,如今反倒成了对方推脱责任的“证据”。

比被加价更让聂女士愤怒的,是师傅在锁具上的“双重欺骗”。当时师傅一口咬定原锁是C级,必须强拆,换的新锁也是“同级别C级”。可事件曝光后,有热心业内人士看了照片直摇头:“你这原锁就是最基础的A级锁,技术开就行,根本不用强拆;换的新锁也只是普通B级,值不了几个钱。”

聂女士更换后的新门锁
为核实情况,记者带着聂女士门锁的前后照片,走访了合肥东至南路一家线下换锁门店。店员仔细看过照片后表示,原锁是否需要强拆不好妄下定论,但新锁“确实是最普通的基础款B级锁,没什么特殊功能”。
各方回应:商家甩锅外包师傅,监管称按流程处理商家甩锅:师傅是外包的,个人行为跟我们没关系聂女士事后赶紧向12315和美团平台投诉,可事情推进得并不顺利。商家那边态度敷衍:“师傅不是我们员工,我们就给个信息收点中介费,其他都是他个人行为,你直接找他解决。”目前商家只松口退1000元,要么就给换个“更高价值的锁”。
聂女士当场拒绝:“我租的房子,换再好的锁,等我搬走难道还能拆走?”记者联系上涉事商家,对方承认开锁师傅是外包合作,但反复强调“一直在积极配合处理”。问到对师傅的具体监管措施,工作人员只含糊说:“要是有客户投诉,以后就不跟他合作了。”记者多次拨打开锁师傅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开锁师傅与聂女士的微信记录
监管回应:已转属地处理,会按流程推进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值班人员表示,聂女士此前拨打12315投诉后,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相关工单已转至商家注册地——瑶海区三里街街道辖区市监部门。三里街市监部门工作人员则回应,会先核实记者反映的情况,“只要平台分配了投诉件,肯定会按工作流程在规定期限内处理”。
律师解读:商家涉嫌价格欺诈,平台若失职或担连带责任安徽美林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罗风玲分析,若情况属实,涉事商家用25元低价引流,实际收费却飙到4000余元,这不是简单的价格纠纷,而是典型的价格欺诈。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锁具知识的不了解,虚构锁具品质、夸大开锁难度,诱骗消费者花钱,已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价格法》相关规定。
罗律师还提到,开锁属于特殊行业,必须经过公安备案,美团作为电商平台,有义务核验入驻商家的身份、地址及相关许可资质。要是平台没审核出商家缺乏备案资质,或者对明显的“低价引流”欺诈行为视而不见,就属于监管失职。按照《电子商务法》规定,若平台“知道或应当知道”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却未采取必要措施,需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上门服务避坑:这4点一定要记牢选正规渠道:走平台直接预约,别私下留电话跳监管,聊天记录、服务协议都要截图保存好。
先问清费用:上门前让商家列清所有收费项,上门费、零件费、工时费都要说透,拒绝“先服务后加价”。
查资质备案:开锁、维修等特殊行业,一定要让商家出示营业执照和公安备案证明,没资质的直接拒绝。
遇侵权要维权:保留好付款凭证、录音视频,第一时间找12315或平台投诉,协商不成及时走法律途径。
目前,聂女士的投诉仍在等待处理结果,事件进展将持续跟踪。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