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12一名妇女9次供认,法院宣判她无罪,受害人双膝跪地痛哭流涕

遵义市,2011年四月六日清晨六时,一名穿着破烂衣服的女人惊恐的从一处居民区跑了出来,而就在她跑出居民区不久,一名男子被

遵义市,2011年四月六日清晨六时,一名穿着破烂衣服的女人惊恐的从一处居民区跑了出来,而就在她跑出居民区不久,一名男子被人看到,顿时毛骨悚然……

没过多久,警察就查到了这个女人的身上,果然,这个女人被抓住后,几次三番的供认都是她杀的。

一般情况下,害人犯都是认罪的,法庭应该会对他进行相应的审判才对,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法庭竟然推迟了审判。

这让受害者家属很是不解,就去找了审判长,要求审判长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让罪犯逍遥法外,必须将罪犯缉拿归案。

但让所有人失望的是,在2012的最后一次审判中,她并没有对那个女人做什么,反而将那个女人给放了,并且宣判了那个女人的无罪!

什么情况?做为一个法律机构,难道不是要惩恶扬善的,怎么偏偏要“反过来”呢?这件案子,究竟是因为她的偏袒,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一名贵州妇女陶艳(化名)于2011年四月在遵义市被逮捕,该妇女与遵义市湄潭县一桩犯罪活动有关联。

“四月六日,你在哪里?”陶艳默然。

见陶艳没有回答,那警官又问道:“你知道那个叫冉波的人是谁?”

女人一听冉波三个字,顿时泪流满面,她对冉波再清楚不过了,冉波就是那几个人中的一个。

见陶艳情绪有些波动,那名警员也就顺势问道:“你跟冉波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知,陶艳的反应却出乎了警方的意料,因为根据陶艳的交代,她与冉波只是一对恋人而已。

两人是在08年认识的,从一开始,两人就像是朋友一样,因为互相喜欢,所以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对。

可是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陶艳就知道冉波已经结婚了,她这个人见不得别人坏,就去找了冉波,要求他和自己离婚。

冉波不想因为陶艳而毁掉自己原本的家庭,他只是在虚张声势,并没有给陶艳一个明确的答复,陶艳很愤怒,但是又放不下冉波,就这样,两个人成了一对秘密情侣。

听到陶艳的话之后,警方觉得,以陶艳的性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便又追问了一句,冉波的死亡,是否和陶艳有关?

“我们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你们两个是在半夜两点左右,一同进入冉波家中的,然后晚上六点左右,你们独自一人离开,而你们离开之后,冉波的家属才知道冉波死亡,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陶艳被警方这么一问,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是我害死了冉波......”

按照陶艳的说法,她是希望冉波和自己的老婆离了婚,但是冉波始终不答应,两人为此还时常争吵。

事发当天,冉波的老婆不在,她去找冉波,想要跟他谈一谈,谁知,冉波却告诉她,他根本就不打算跟她结婚。

陶艳心中的怒火越来越盛,她在冉波熟睡的时候,从房间里面找出一把东西,对着冉波就是一顿猛砍……

陶艳招供完毕,警方认定她有犯罪的目的,将她送到了地方法庭,受害者家人得知杀死冉波的竟然是自己的爱人,愤怒不已,叫嚣着要让那个妖女付出代价。

张海波是这起案件的审判员,年纪不大,三十出头,就已经是遵义市的审判员了,而且在2010年还破获了一起颇有争议性的大案。

不少人都在等待张海波大法官重新主持公道,可谁也没有料到,张海波不但没有当上众人期待的大法官,反而成了众人唾弃的“帮凶”。

她当众宣判了陶艳的死刑,可是她却被判了九次死刑。

被杀的人自然不能忍受,纷纷指责你们是主持公道的人,为什么就这样放过了害人犯?

老人的妈妈,更是跪倒在地,恳求张海波撤销对她的宣判。

“审判长大人,您可千万不要放过这个害人犯,我的孩子到目前为止都还没能安息,他还在太平间里呢!”

而那些关心这件案子的人,对张海波的这个决定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害人就可以不要钱吗?这种人也能成为审判员,难道连最简单的案件都做不好?”

“那个法官也太不讲道理了,他不站在受害人这边,反而站在恶人这边。”

在所有人的质疑之下,张海波依然一口咬定陶艳不是真的害人,而是她没有杀了人!

凶杀地点可疑,女人的口供前后矛盾

为了弄清这件事的原委,我们必须把这件事从头到尾看一遍。

警察赶到之后,才知道,冉波是被人用东西刺杀的,从他的身体来看,冉波死亡的时间并不长,而且,他们还在房间里的一具尸体上,找到了一片尚未干涸的鲜血。

而在一旁,还有一把沾满鲜血的小刀,这把小刀就是杀死冉波的凶手。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在下午六点多钟的时候,陶燕就匆匆离开了,而视频中并没有其他的人。

警察还从手机里找到了冉波打电话叫陶艳过去的证据,经过调查冉波周围的人,陶艳和冉波有一腿。

从陶艳的话来看,他们确实是一对情侣,冉波很有可能是被害,但是,这件案子本身就充满了谜团,而且,她也没有作案的理由。

张海波法官参加了这个案子之后,对这个案子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在陶艳的口供中,找到了一些不符合事实的地方。

首先陶艳情谋杀案的作案动机不能成立,根据冉波好友的说法,他们二人虽是恋人,但却十分恩爱,从未在冉波是否有家庭这件事情上发生争执。

那天晚上,冉波和陶艳还有他的一个朋友一起吃了顿饭,两个人其乐融融,看起来很是融洽。

从友人的口供来看,陶艳对冉波的爱恨心极重,所以才会忽然害人灭口。

其次,陶艳口口声声说她是趁冉波熟睡的时候杀死的,可是她的床铺上没有任何的血迹,从房间里的血迹来看,冉波应该是被人杀死的,她只是一个柔柔弱小的女人,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最关键的是,陶艳身上除了鞋子上的血之外,并没有任何的痕迹,而且警察们也没有看到陶艳擦拭过自己身上的血。

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冉波不是陶艳杀的,而是她用了一把东西。

根据陶艳的口供,她确实从冉波那里得到了一把小刀,可是,冉波一家并没有看到小刀,无论是陶艳,还是冉波,都没有购买小刀的习惯。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杀死冉波的那把东西上并没有她的指纹。

尽管,这件案子还有很多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陶艳就是害人的,可是,这样的结果,却让冉波的家属无法相信。

首先,他们觉得陶艳既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那么她没有害人,又怎么会承认自己的罪行?

其次,从视频上看,只有陶艳进入了冉波的卧室,并没有找到任何第三者的踪迹,那么,害人的人除了陶艳,还会是什么呢?

至于冉波家属的问题,虽然张海波也说不清楚,但是通过陶艳四次认罪,张海波可以肯定,这件案子一定是别人干的。

事实上,陶艳一共承认了九条有罪,但其中四条都是无辜的。

在她的认罪书中,她讲述了冉波被一名闯入家中的窃贼杀害的故事。

她说,当天夜里,二人正在熟睡,但是由于二人并没有完全入睡,他们却隐约听见了从卧室里传出的悉悉索索的响动,冉波立刻就感觉到了什么,这才把卧室里的灯光给打开了。

那名盗贼见自己暴露,拔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把东西对着冉波就是一顿猛捅,冉波就这样死在了那名盗贼的手中。

陶艳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惊呆了,她披头散发的跑开了。

至于她没有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警方,陶艳说,她是冉波的女朋友,冉波的家属并不认识她,如果她打电话给警方的话,很可能会被怀疑是她干的。

陶艳的回答是,她亲眼看见了冉波的尸体,她不愿意再呆下去了,所以才会承认自己的罪行。

无论是冉波的家属,亦或是其他关心这件案子的人士,都觉得陶艳的认罪说得太过牵强,以至于大家依然认定,陶艳才是真正的害人嫌疑人,而她之后的坦白,只不过是因为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故意捏造出来的。

然而,自从遵义中级法院在2012年3月23日宣判陶艳无罪以来,这个案子就再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张海波所说的那个疑似第三方的害人犯,更是再也没有任何的动静。

冉波一家子天天对张海波指指点点,就是因为那个害人犯没有被执行死刑,再加上那个死去的人对他的怨恨,让张海波成为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人觉得她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个审判员,可是张海波却是一个很好的审判员,为人正派,勇于承担责任。

在该案宣判后的一年里,一个有趣的事件在湄潭县拘留所里上演。

“我告诉你,我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做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监狱里的犯人黎某对别人夸口道,但夸口的黎某目前正在接受审判,罪名是强|奸。

黎某淡淡道:“我在湄潭县的一个居民区里,杀死了一名男子,他的东西还留在那里,可警方却没有找到我,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被我杀死的。

不过也有人在听他的,娄某本来还在发愣,不知道该如何从轻发落,结果一听黎某这么一说,娄某顿时乐了,连忙向监狱汇报。

得知此事后,警察们立刻提高了警惕,将黎某的手印和杀死冉波的那把东西上的手印进行了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个人都是同一个人。

警察们迅速将黎某带回了家,一开始,黎某还趾高气扬,但在警察严厉的盘查下,再加上铁证如山,他很快就怂了,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的所作所为说了出来。

黎某交代,事情发生在2011年4月份,因为手头拮据,所以买了一把牛角刀,打算去偷些零花钱,却发现一对年轻男女衣着光鲜,而且警惕性很低,所以就跟着去了。

当黎某追到那两个女人的时候,才知道那两个女人的房门已经被打开了,这让黎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就等那两个女人睡觉后,偷偷溜了进去,没想到那两个女人的丈夫已经醒了,他生怕那两个女人报警,就拿着一把小刀将那两个女人给刺杀了。

 

他抢夺了男子的皮衣和女子的手提箱,选择了一个没有摄像头的位置逃跑。

这件没有线索的案子,终于告一段落,黎某以偷窃、谋杀、强|奸等罪名,被判处了死刑,而张海波,则以他的勇敢和谨慎,宣判了陶艳的无罪,最终,他被评为了二等功。

听到这个消息,张海波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总算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当初张海波法官执意要判陶艳为清白的时候,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张海波法官为了避免被误判,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份勇气和勇气,实在是让人佩服。

而她的这种行为,既体现出了对人的尊重,也体现出了司法文明的高度,同时也坚守了公正的最后关口,对司法公正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身为执法者,他们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职责也更加重要,他们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谨慎行事,不能让恶人逍遥法外,也不能冤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