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非常治愈的话:“短暂的一生,不要去尝试讨好每一个人,因为做不到,永远有人不喜欢你,不喜欢你长的样子,不喜欢你说话的样子,不喜欢你吃饭的样子,不喜欢你走路的样子。你为什么要去讨好他,讨好自己就行。”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扮演着讨好者的角色。为了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小心翼翼地揣摩着别人的心意,努力地改变自己去迎合他人的期待。
我们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害怕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让自己陷入被人厌恶的深渊。然而,这样的迎合往往换来的并非是真诚的友谊或尊重,而是疲惫不堪的身心和逐渐迷失的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就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的长相、说话方式、饮食习惯、走路姿态等,都是构成我们个性的一部分,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倘若为了讨好他人而盲目地改变自己,那么我们便失去了这份独特性,成为了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就像邯郸学步中的燕国人,盲目地模仿他人走路的姿势,最终不仅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本的走法都忘记了,只能爬着回去。
讨好他人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徒劳。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期望,无论我们怎么做,总会有人不满意。
正如俄国作家克雷洛夫所说:“不管你做得多好,都有人挑错。”那些挑剔的目光总是能发现所谓的“不足”之处,而我们若将精力都放在迎合这些声音上,便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迷茫之中。
相比之下,讨好自己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当我们把关注的重点从他人转移到自己身上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渴望。
我们会发现自己喜欢阅读时内心的宁静,享受运动时汗水挥洒的畅快,沉醉于艺术创作时灵感迸发的喜悦。这些发自内心的喜好和追求,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讨好自己是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需要我们的呵护与关怀。给自己买一束喜欢的鲜花,做一顿丰盛的美食,去一个向往的地方旅行,这些都是对努力生活的自己的最好奖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从而以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
懂得讨好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当我们不再依赖于他人的认可来获得快乐时,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纯粹和自然。
我们不再刻意地去迎合,而是以真实的自己去面对他人,吸引那些真正欣赏和喜欢我们的人。这样的人际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更加稳固和长久。
在短暂的一生中,让我们摒弃讨好他人的习惯,勇敢地做自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坚守自己的内心,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人的喜恶,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讨好自己的过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花。
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讨好自己,我们才能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