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荷兰政府终于发现闯祸了,闻泰股权事件反噬欧洲成必然

冻结闻泰股权事件的发展轨迹,正朝着荷兰政府未曾预料的方向急速滑向失控。这场由荷兰主动挑起的商业争端,本来想达成目标,结果

冻结闻泰股权事件的发展轨迹,正朝着荷兰政府未曾预料的方向急速滑向失控。这场由荷兰主动挑起的商业争端,本来想达成目标,结果不仅没成功,反倒出现了很强的负面效果。这让欧洲的半导体产业面临很大风险,还把荷兰自己推到了中美欧三方较量的尴尬境地,就像被架在火炉上烤一样难受。

荷兰的“闪电战”与算盘落空

事件源于9月底荷兰政府的一连串迅猛操作。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尘封多年的冷战法律——《商品供应法》,以所谓“供应链紧急风险”为由,荷兰对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下了“禁令”,不仅冻结了它在全球的资产,还不让它进行业务调整。结果第二天,荷兰法院就快速做出了裁定:闻泰科技的创始人被暂停了职位。

与此同时,公司里还安排了一位有“最终投票决定权”的外国“独立”董事,并且把闻泰手里安世半导体99%的股权交给了第三方来管理。就这么一晚上过去,这家年收入超过百亿欧元、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企业,就被它在荷兰的母公司给强行夺走了实权,处于被“架空”的处境了。

这一系列行动的时机耐人寻味。就在前一天,9月29日,美国财政部刚刚发布了强化制裁的“50%股权连坐制”新规。荷兰的举动,被广泛视为是对美国新规的紧密配合,甚至可解读为一次“趁火打劫”,意图在美国对华科技围堵中抢占先机,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收入囊中。

不过呢,荷兰政府这如意算盘算是打错了。它没把中国维护自己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本事当回事儿,还太高看自己了,觉得自己在复杂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里这么一折腾,能不受啥影响、全身而退。

中国的精准反击与局势失控

荷兰的“抢劫”行径,迅速引来了中国的对等反制。尽管关于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发布出口禁令的消息细节有待证实,但中国在10月9日出台的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无疑是投向全球科技战场的一枚“重磅炸弹”。

特别是对重稀土实施“0.1%价值即需申报”的管制,精准扼住了包括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在内的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咽喉。

中国在全球重稀土供应这块儿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说白了就是,从造芯片用的设备,到最终做出来的各种高端科技产品,几乎所有这些高科技产业都得看中国的态度行事。外面的人都觉得,这是中国对美国那个“只要用了0.1%美国技术就要管制”的规则,进行的一种“照着样子打回去”的反击,也是明确警告荷兰别跟着掺和打压中国企业的事儿。

安世半导体新任命的“独立”董事在官网急切喊话,“正与中国有关部门积极对接争取豁免”,这幕荒诞剧充分说明:荷兰的操切行动已使安世半导体陷入生存危机,其全球业务(尤其是依赖中国供应链和市场的部分)面临断链风险。荷兰本想“宰牛”,却发现刀落下时疼的是自己。

荷兰被架在火上烤,欧洲遭反噬成定局

当前,荷兰政府已被自己点燃的这场大火架在火上烤。

对美关系: 荷兰虽积极响应美国号召,但在行动上过于激进,甚至展现出“超额完成指标”的姿态。这不仅可能打乱美国的战略节奏,也使得荷兰在中美博弈中过早地冲到了最前线,成为矛盾的焦点。

对华关系: 荷兰严重误判了中国的反应。中国不再是仅仅抗议,而是采取了立竿见影、精准打击的经济和法律手段。后续,中国完全可能依据《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等工具,对参与此事的荷兰机构乃至整个双边经贸关系施加更大压力,包括法律诉讼、投资审查、市场准入限制等。

对欧关系: 荷兰的行动将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拖入泥潭。安世半导体那边闹出动荡后,大众、宝马、特斯拉这些欧洲汽车厂商的芯片供应直接受到了影响。而且中国对稀土的管控,可是让所有欧洲高科技企业都受到了冲击,一个都没跑掉。其他欧洲国家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担心自己国家的企业会因为荷兰这一鲁莽的行为而跟着遭殃。现在荷兰在欧盟里头,正面临着非常大的外交和政治方面的压力呢。

中国反击刚刚开始,后续压力将持续加码

闻泰安世事件已成为中国展现其反制决心与能力的一个标志性案例。中国正在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清晰地传递一个信号:任何跟随美国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的行为,都将面临对等甚至加倍的后果,且中国有足够的工具和意志将反制进行到底。

展望未来,围绕此事件的博弈必将升级:

法律战: 闻泰科技势必在国际仲裁机构和各国法院发起法律挑战,控告荷兰政府滥用法律、非法征收。

经济战: 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审视与荷兰的经贸关系,不排除在光刻机进口、农业产品贸易等领域采取后续措施。外交与舆论战: 中国将在多边场合持续揭露荷兰政府的保护主义行径,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孤立荷兰的错误做法。

荷兰政府以为可以借中美博弈之机火中取栗,却发现自己引火烧身。冻结闻泰股权事件正从一个针对单一企业的商业争端,演变为一场冲击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恶化中欧关系的地缘政治危机。荷兰如今深陷中美夹缝,进退维谷。

可以预见,如果荷兰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其所承受的法律、经济、外交和舆论压力只会与日俱增,而这场由它亲手开启的祸端,其对欧洲科技产业的反噬,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