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幼儿园里的“软刀子”:这种“隐形霸凌”正蔓延!老师不点名,娃回家也不说,咱得会识别!

你说揪心不揪心?好多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你问他:“今天开心吗?”他小嘴一撅:“不开心。”你再问:“为啥呀?有小朋友欺负你了

你说揪心不揪心?好多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你问他:“今天开心吗?”他小嘴一撅:“不开心。”你再问:“为啥呀?有小朋友欺负你了吗?”他却摇摇头,啥也说不出来。

这时候,你可千万别以为孩子在瞎闹!他可能正在经历一种“隐形霸凌”!这种霸凌,不像打架抢玩具那样明显,老师看见了会管。它就像一把“软刀子”,不伤身,却专门伤孩子的心!老师往往不一定会主动跟你说,孩子小,也表达不清楚,全靠咱当家长的火眼金睛来发现!

那到底啥是“隐形霸凌”呢?我给大家掰扯掰扯,看看你家娃中招没?

第一种:故意“孤立”,搞小团体。

这可是最常见、也最伤人的一种!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悄悄约定:“我们都不跟他玩!”你家娃想加入,他们要么一哄而散,要么直接说:“我们不想跟你玩。”

孩子被晾在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游戏,那个小背影,看着都让人心疼。这种被集体排斥的感觉,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好?所以他们都不喜欢我?”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变得胆小、自卑,甚至害怕去幼儿园。

第二种:起“恶意的外号”,贴负面标签。

比如,孩子有点胖,就被叫“小胖猪”;跑步慢了点,就被喊“小蜗牛”。这可不是亲昵的昵称,而是带着嘲笑意味的。

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还会被贴上“爱哭鬼”、“小笨蛋”这样的标签。这些标签贴上去容易,想撕下来就难了,会跟着孩子很久,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

第三种:口头“威胁”和“恐吓”。

有些“小霸王”会吓唬别的小朋友:“你要是告诉老师,我们以后再也不跟你玩了!”“你这个玩具不给我,我就让所有人都不理你!”

这种话在咱们大人听来可能很幼稚,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这就是天大的事!他们因为害怕被孤立,常常会选择忍气吞声,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

第四种:“抢占成果”,让你有苦说不出。

比如,一群孩子一起搭的积木,最后功劳全被其中一个孩子抢了,跑去跟老师邀功:“老师你看,这是我搭的!”而真正出了力的你家孩子,却成了被忽略的那个。这种委屈,孩子往往不知道该怎么申诉。

咱当爹妈的,该怎么破?

光知道有啥用,关键得知道怎么办!我个人觉得啊,咱不能每天接娃,就光问“学了啥”,得更用心地“察言观色”。

1. 学会“反向”提问:别总问“有人欺负你吗”?要问具体的:“今天和谁玩得最开心呀?”“有没有哪个游戏没人带你玩?”“玩具是大家一起分享的吗?”从孩子的回答里摸出线索。

2. 在家玩“角色扮演”:这是最好用的一招!你和孩子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把可能在幼儿园遇到的情景演出来。教他如何大声说:“不行!这样我不喜欢!”如何主动去邀请别的小朋友:“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如何勇敢地去告诉老师。

3. 做孩子的“定心丸”:一定要反复、认真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这边!被人欺负了,不是你的错!大胆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让孩子有十足的安全感。

4. 及时、巧妙地与老师沟通:发现苗头,别上来就兴师问罪。可以心平气和地跟老师说:“老师,最近我发现孩子有点不爱去幼儿园,是不是和小朋友相处遇到啥困难了?麻烦您帮忙多留意一下,谢谢您!”这样既表达了诉求,也尊重了老师。

孩子的世界,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咱们做家长的,就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咱得练就一双“慧眼”,识破那些看不见的伤害,才能守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真正阳光、快乐地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