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元道堂创始人元道(持宁)老师:《遁卦:范蠡功成身退避祸保身》

国学易经文化传承师 —— 元道(持宁)老师讲到:《易经》中的遁卦,蕴含着深远的人生智慧,而范蠡功成身退的故事,便是对这一

国学易经文化传承师 —— 元道(持宁)老师讲到:《易经》中的遁卦,蕴含着深远的人生智慧,而范蠡功成身退的故事,便是对这一智慧的生动诠释。

遁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三卦,其卦象为艮下乾上,象征着天下有山。天高远而山静止,有阳刚君子远避小人之象。卦辞 “亨,小利贞”,表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退避是一种能够获得亨通的选择,且此时宜于坚守正道以获取小利。

范蠡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吴越争霸,局势风云变幻。他辅佐越王勾践,历经多年卧薪尝胆,最终帮助勾践实现了复国大业,成功击败吴国,使越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在功成名就之时,范蠡敏锐地察觉到了潜在的危险,就如同遁卦所揭示的,当形势发生变化,阴长阳消之际,君子应当适时退避。

从遁卦的爻辞来看,初六爻 “遁尾,厉,勿用有攸往”,意思是退避时落在后面会有危险,不宜再继续前往。范蠡深知越王勾践为人,可共患难,难共富贵。在越国灭吴后,他没有像其他一些臣子那样犹豫不决,而是果断地选择了 “遁”,成为最早退避的人,避免了可能的灾祸,这正体现了对 “遁尾” 之厉的深刻洞察。

相比之下,文种就没有范蠡这样的智慧,他没有及时退隐,最终被勾践赐死,这便是没有领悟到遁卦初六爻的警示,在该退的时候没有退,从而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再看九四爻 “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说的是能够心怀宽广、超脱地退避,对于君子来说是吉祥的,而小人则做不到。范蠡无疑是君子的典范,他不贪恋功名利禄,以一种洒脱的心态放弃了在越国的高位和财富,选择了泛舟五湖,远离政治的是非之地。这种 “好遁” 让他得以保全自身,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后来他辗转来到陶地,改名换姓,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被后人尊称为 “陶朱公”,实现了 “君子吉” 的美好结局。

九五爻 “嘉遁,贞吉”,意为嘉美的退隐,守持正道可获吉祥。范蠡的退隐,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安全,更是一种顺应时势、坚守正道的选择。他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继续留在越国,可能会引发越王的猜忌,也不利于越国的稳定发展。他的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也没有给越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谓是 “嘉遁” 的典型。

上九爻 “肥遁,无不利”,是说远走高飞般地退隐,没有什么不利的。范蠡远离了越国的政治中心,在江湖中自在遨游,在商业领域大展身手,他的生活可谓是 “肥遁” 的写照,没有了官场的束缚和危险,自由自在,无往而不利。

范蠡的一生,是对遁卦智慧的完美践行。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退避,不被名利所累,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和正道。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懂得审时度势,当面对复杂的局势和潜在的危机时,不能一味地进取,有时退一步反而能够海阔天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人生的安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能从范蠡的故事和遁卦的智慧中得到很多启示。比如在职场中,当面临激烈的竞争或公司内部的复杂关系时,如果发现继续坚持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就应该学习范蠡的 “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硬拼。在人际关系中,当与某些人产生矛盾或陷入是非之中时,也可以选择暂时退避,以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给自己和他人都留出一些空间和时间,这样反而可能会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总之,遁卦所传达的退避智慧,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等待时机,实现更大的价值。范蠡功成身退的故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践行遁卦智慧的榜样,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