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电话特别多,一直在找一款戴着舒服、通话又清晰的耳机。入耳式戴久了闷得慌,我就把目光转向了开放式耳机。不过看了一圈发现,大多数开放式耳机都主打运动或影音,专门为像我这样需要频繁通话的场景优化的,还真不多。
后来偶然看到开石OpenRockLink20,它宣传说是个“开放式话务耳机”,还拿了美国MUSE设计金奖。
我查了下,开石这个牌子之前主要是做运动耳机的,所以心里也嘀咕,一个做运动耳机的,做通话耳机能专业吗?但看中它那个可以拆卸的磁吸麦克风设计,挺新颖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用了差不多两周,今天就来聊聊实际使用感受~

拆开后耳机、磁吸咪杆、充电舱和充电线摆放得很规整。耳机主体是黑色的,表面做了细腻的磨砂处理,摸起来质感不错,不会留下指纹~

单只耳机重9克,戴在耳朵上几乎没什么压迫感,我试过戴它连续工作4小时,耳朵也没有酸胀的感觉,这点比很多入耳式耳机舒服多了~

这个磁吸麦克风是Link20最特别的设计。一开始我对这个“全球首创”的磁吸设计是有点怀疑的,怕它华而不实或者容易掉。但实际用下来,磁力比想象中牢靠很多,我试着快速转头、小跑几步,它都纹丝不动,拿在手上怎么甩也不掉。

这个“一吸一摘”的设计,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场景切换。需要通话时吸上麦克风,对方听得清楚,我也能专注交流;摘下麦克风听歌时,音质也够用,不会因为它是“通话耳机”而打折。不过我也发现,这个小小的咪杆如果不及时收纳,还是很容易找不到的。但好在官方充电舱上预留的磁吸位很方便,用完随手一吸,丢失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买这个耳机主要就是为了通话,所以降噪和连接稳不稳定是我最关心的。注意到它通过咪杆多配了一个麦克风,组成5麦系统时,我很好奇这“多出来的一麦”到底实不实用。结果用下来,这小小的增量确实没让我失望。

我特意在几个我常待的嘈杂环境里试了试:
1.办公室(60 分贝嘈杂环境):同事讨论声、键盘敲击声交织,用它给客户打电话,对方反馈 “全程只听清你的声音,背景杂音完全没存在感”;
2.户外 3-4 级阵风:以前用其他耳机通话,风噪会盖过人声,而 Link20 的抗风噪结构直接 “压下” 风啸,对方说 “几乎没察觉到有风,你的声音清晰又稳定”;
3.早高峰地铁:报站声、人群喧哗声环绕,接工作电话沟通方案细节时,不仅声音没断断续续,地铁广播声也没对通话造成任何干扰,同事说 “跟在安静办公室聊天没区别”。

本来对开放式耳机的音质没抱太高期望,毕竟受限于发声方式,通常声场和低音表现会比较一般。但Link20让我有点意外,它在追求降噪效果的同时,还保持了旗舰级的调音水准。
听流行音乐的时候,人声很通透,细节丰富,比如周杰伦的《晴天》,吉他的前奏和人声的层次感很清晰,不会混在一起。听摇滚音乐,比如AC/DC的《Back in Black》, bass的下潜很深,澎湃有力,鼓点也很有弹性,完全不像这么小体积耳机能发出来的声音。甚至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种大编制,也能感受到一定的声场宽度,乐器齐奏时不会糊成一锅粥。对于一款主打通话的开放式耳机来说,这样的音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每天大概用六七个小时,充一次电能用将近两天,配合充电舱,基本一周一充就够了,出差特别省心。“充电5分钟,听歌1小时”的闪充也救过我几次急,出门前插上一小会儿就够路上用了。

另一个深得我心的功能是双设备连接。我平时手机和电脑同时连接耳机,电脑上开视频会议的时候,如果手机有电话进来,耳机能无缝切换到手机通话,会议结束后又能自动切回电脑,不会错过任何重要信息,这对需要多任务处理的人来说太实用了。

至于IPX7防水,App操作,自定义音效、查找耳机、AI、同声传译这些功能,该有的也都有,算是个安心保障吧。特别是玩游戏时,我试了《王者荣耀》,开启游戏模式后,音画同步很及时,放技能时没有声音拖后腿的感觉,这点挺好。

经过两周的深度使用,开石Link20给我的最大感受就俩字:靠谱。通话清晰“真的能打”,不错的音质和续航也能很好地兼顾娱乐。对我来说,它确实成了日常生活中一款“离不开”的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