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成人玩具擦边,连奶嘴都不放过!

作者 | 刘三关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最近,在短视频和电商平台上,一种叫“成人奶嘴”的新型玩具

作者 | 刘三关

来源 | 公关头条(ID:PR_toutiao)

最近,在短视频和电商平台上,一种叫“成人奶嘴”的新型玩具悄悄爆火。

打开小红书,#解压奶嘴#的话题下出现无数安利笔记,随手刷几条就是“戒烟第X天靠它扛过烟瘾”之类的分享;

某宝上,爆款成人奶嘴月销量直接突破5万件,从9.9元包邮的基础款,到带消毒盒、挂脖链的百元“轻奢套装”,评论区里满是打工人的情绪共鸣。

这个小时候被爸妈追着“戒瘾”、念叨“含多了变龅牙”的小物件,如今竟成了二三十岁年轻人的情绪急救包;

而在内卷严重的成人玩具赛道中,这个婴儿用品还成了擦边营销的流量密码...

奶嘴“成人化”

打工人的解压神器

放在两年前,成年人买奶嘴还得偷偷摸摸。

那时候,顾客下单前必问“能不能保密发货”,收到货后很少有人晒单;毕竟成人奶嘴,听着就很“羞耻”,像个见不得光的私密物件。

可现在,这份羞耻感早被市场需求磨得干干净净。

社交平台上,晒奶嘴成了潮流,#成年人奶嘴解压#的话题阅读量更是直接冲破2.2亿。

商家显然把年轻人的情绪需求摸得透了,在奶嘴成人化改造上玩出了花:

设计上,刻意弱化“婴儿感”,玲娜贝儿、HelloKitty等热门IP轮番上阵,婴儿用品成了潮流单品;

宣传上,精准戳中打工人痛点,“戒烟戒零食”“助眠防磨牙”“缓解焦虑”的卖点被加粗放大,奶嘴。

更有意思的是,据相关的卖家统计,夜里11点到凌晨1点的下单量占比超60%,买的几乎都是20-35岁的年轻女性。

这股“奶嘴解压”风潮,还漂洋过海到了海外。

Etsy、eBay等平台上,“Adult pacifier”的搜索量单月涨幅达300%,销量破千的商品随处可见,价格从5美元到100美元不等,比国内贵出不少。

欧美年轻人将奶嘴变成了展示亚文化的单品;音乐节上,奶嘴成了潮人吸睛的标配。

当擦边营销盯上奶嘴

成人玩具盯上奶嘴,本是对情绪需求的回应;

可当资本只盯着流量和销量,解压工具就渐渐变了味。

短视频平台上,总能刷到这样的画面:团播的主播们穿着蓬蓬裙、扎着双马尾,脸上涂着粉扑扑的幼态腮红,含着卡通奶嘴对着镜头眨眼睛、比心;

最让人不适的,许多主播会刻意模糊解压与性暗示的边界,一边含着奶嘴一边做暧昧动作,手指轻轻勾着奶嘴绳晃悠。

这时,奶嘴不再是安慰工具,反而成了放大幼态感的流量道具。

心理咨询师认为,这不是真的喜欢可爱,而是把女性困在弱势角色里,用幼态掩盖对成熟与衰老的焦虑,更是对多元审美的绑架。

这波成人奶嘴潮很像此前的“宝宝碗”热潮,本质上都是借助萌、幼、可爱,对成年人进行情绪精准收割。

而更尖锐的声音认为,成人奶嘴的火,并不只是“巨婴行为”,而是幼态审美、性别规训的表现。

当回归童年被演化成擦边流量,这股奶嘴风潮已经偏离了初衷。

成人奶嘴背后的坑

商家把“解压神器”的标签贴得满屏都是,却绝口不提奶嘴藏着的三重风险,每一个都值得警惕。

首先是健康隐患。

电商平台上,约40%的成人奶嘴未标注具体材质,15元以下的廉价款大多用的是工业级硅胶——不是食品级材质,长期含在嘴里可能释放塑化剂。

牙科专家更是直接警示:“成人颌骨虽已发育成熟,但每天含奶嘴超2小时、持续半年以上,会导致前牙开颌,就是上下牙咬不到一起,严重的还会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

至于商家宣称的“防磨牙神器”,根本是无稽之谈——磨牙的力量集中在后牙,奶嘴只能顶在前牙,反而会加重磨牙问题。

其次是功效夸大。

详情页里写满“戒烟戒零食”“助眠防磨牙”,可实有人烟没戒掉,反而养成了嘴里没奶嘴就发慌的依赖;

有人指望用它助眠,夜里却因为奶嘴滑落差点呛到。

心理咨询师解释:“奶嘴带来的安全感是‘短期逃避’,加班的压力不会因为含奶嘴消失,和家人的矛盾也不会因为含奶嘴化解,该面对的问题,早晚都得面对。”

最该警惕的是心理依赖。

不少奶嘴重度依赖者,把这当成了唯一的解压方式,不愿面对现实,总想着含会儿奶嘴就好了,可问题越积越多,焦虑反而更严重。

其实,成年人偶尔用奶嘴找个情绪出口,没什么丢人的。谁还没个加班到崩溃、想暂时“退回小时候”的瞬间?

真正的解压,不是靠玩具麻痹自己,也不是靠装嫩躲起来。

真正的安全感,是你在一次次解决问题里攒出来的底气。

奶嘴可以陪你度过某个难捱的瞬间,但别让它变成你逃避问题的借口。

毕竟,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不用靠装小孩面对世界,偶尔脆弱一下,也没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