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正经历着中国高校治理中罕见的“校长空缺期”。

自2020年9月宁钢校长卸任以来,这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艺术院校,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始终未能迎来正式校长。这一特殊现象背后,既折射出艺术类高校治理的独特逻辑,也映射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深层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宁钢校长卸任的同时,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吕品昌教授,“空降”景德镇陶瓷大学,任学校党委副书记兼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吕品昌不仅拥有双一流院校的工作经历,而且在雕塑设计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他也一度被视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准校长人选。

吕品昌是江西上饶人,他出生于1962年10月,现年已有63岁,虽然其曾长期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但他本身就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友,他的履历有一些传奇色彩。
1978年,只有15岁的吕品昌考入原景德镇陶瓷学院,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学校送其去中国美术学院深造,1984年学校获得硕士招生资格后,吕品昌第一时间报考了只有一个招生指标的雕塑专业,并被录取,因此吕品昌也成为了景德镇陶瓷大学办学历史上第一位研究生。
1993年,吕品昌以31岁之龄斩获“中国第三届体育美展”金奖,同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些成就不仅打破艺术界对青年创作者的年龄认知,更使其成为当时中国雕塑界最年轻的学术标杆。
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后,吕品昌迎来职业生涯重要转折。中央美术学院为推进雕塑系教学改革,向这位青年学者抛出橄榄枝。

在央美的20多年里,吕品昌深耕雕塑教育与创作,先后担任雕塑系副主任、主任、造型学院副院长等职,其主导构建的“当代雕塑材料教学体系”成为全国艺术院校范本。
2020年,时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的宁钢到龄退休,省里和学校的相关领导找到吕品昌,希望他回母校出任校长一职。但是因为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吕品昌最终以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的身份走马上任。
履职以来,吕品昌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世界最好的校长”的赞誉。2023年底,某社交平台的“高校评分”中,景德镇陶瓷大学以9.3分的高分刷屏,网友的好评集中于学校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切实解决,这背后,离不开吕品昌始终坚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作为兼具顶尖艺术造诣与丰富管理经验的学者,吕品昌既懂陶瓷艺术的专业特性,又熟稔高校管理的运行逻辑,本应是校长职位的不二人选。然而,年龄因素成为他“由副转正”的最大阻碍,最终在主持行政工作五年后悄然卸任。

目前,学校官网已经发布更新,吕品昌的资料已被撤下,这也意味着景德镇陶瓷大学新校长的任命再度陷入搁浅。
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校长之困,根源在于其独特的院校属性。作为以陶瓷艺术为核心特色的艺术类高校,新校长不仅需要具备高校管理的综合能力,更需在艺术设计领域拥有广泛影响力,这样的双重要求极大缩小了人选范围。
候选者要么是深耕陶瓷领域、熟悉学校情况的内部骨干,要么是来自其他艺术类院校、能引领学科发展的顶尖人才,二者的平衡本就难度重重。而吕品昌的案例更凸显了现实矛盾:一位兼具母校情怀、顶尖造诣与管理经验的理想人选,却因年龄限制未能转正,最终遗憾卸任,让学校的校长选拔再次陷入停滞。

五年的校长空缺,对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反思。这所承载着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高校,需要一位既能凝聚师生力量、又能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者。
未来的校长选拔,不仅需要突破年龄、体制等方面的限制,更需要回归院校特色本身——唯有真正懂陶瓷、爱教育、有担当的领导者,才能带领这所独特的高校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