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是我国广泛种植的杂粮作物,其生长周期受品种、气候和种植区域影响,却有着清晰的规律可循。了解它的成熟天数与采收时机,对保障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红小豆从播种到成熟,整体周期在80-120 天,按品种可分为三类。早熟品种周期 80-90 天,适合北方无霜期短的地区或赶茬种植,3 个月左右就能成熟;中熟品种 90-105 天,适配华北、黄淮流域等大部分地区,适应性强,能避开早霜与雨季;晚熟品种 105-120 天,更适合南方无霜期长的区域,籽粒饱满度高,但对后期温光要求严格。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下周期会有 5-10 天波动,比如春播遇低温会推迟成熟,夏播因温光充足可能缩短周期。

判断红小豆是否成熟,不能只看时间,需结合植株、豆荚和籽粒综合判断。植株叶片会由绿转黄脱落,茎秆从基部向上枯萎变褐,硬度增加易折断;豆荚从绿变为黄褐色,荚皮干燥坚硬,部分品种会轻微开裂;籽粒颜色均匀,无青涩感,咬起来坚硬清脆,断面无白芯,含水量降至 13%-15%,此时储存不易霉变。
采收需匹配成熟度并结合天气,分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人工采收适合小面积或易裂荚品种,在 80%-90% 豆荚变褐、少数轻微开裂时,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进行,避免露水致霉变、高温致炸荚。机械采收适合大面积种植,需 90% 以上豆荚成熟、叶片基本脱落、茎秆干燥,选连续晴天上午,降低籽粒破损率。
采收后处理也关键。人工采收的豆荚要摊晒 2-3 天,每天翻动 2-3 次,干燥后脱粒;机械采收的籽粒先除杂,再晾晒 1-2 天,含水量低于 13% 时装入透气袋,存于干燥通风阴凉处。还要注意,过早采收会让籽粒饱满度差、产量降 10%-20%,过晚则易炸荚落粒,遇降雨需待植株干燥再收,极端天气前可提前 1-2 天收未完全成熟豆荚,晾晒后熟。
掌握红小豆 80-120 天的生长周期、综合成熟判断标准及科学采收方法,就能精准把控其生长节奏,确保产出优质红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