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特斯拉在准备“没有马斯克”的未来?

2025年,特斯拉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不是因为新车发布,也不是因为技术突破,而是因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马斯克不再掌舵

2025年,特斯拉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不是因为新车发布,也不是因为技术突破,而是因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马斯克不再掌舵,特斯拉还能走多远?

这家以“颠覆传统”起家的电动车巨头,在过去20年里,几乎与马斯克的名字,划上了等号。他既作为CEO,也充当代言人,更是在无数粉丝心中,成为了“科技英雄”。不过如今随着他将更多精力,投放到SpaceX、X平台原推特等项目中,特斯拉正在悄然,为“后马斯克时代”做着准备。

这并非空穴来风。从董事会的布局,到高管的晋升;从薪酬的争议,到经营的策略,一系列信号表明:特斯拉正在努力,摆脱对一个人的依赖,迈向更成熟的公司治理。

01“天价薪酬”背后的深意:留人还是倒逼接班?

2025年,一场关于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计划”的股东投票引发全球关注。

这个被称作“史上最大胆”的激励方案,把马斯克未来十年的收入和一系列惊人目标关联起来:市值得突破8万亿美元,年汽车交付量要达到2000万辆,还要有4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条件十分严苛,要是没达成,他就拿不到一分报酬

表面看这是董事会在极力挽留马斯克;但深层逻辑却为:他们正公开地承认——马斯克的去留,对于特斯拉的未来有着重要影响。

更耐人寻味的是,董事会主席罗宾·登霍姆在致股东信中,直言道:“没有埃隆,特斯拉或许,会失去巨大的价值。”这句话乍一看,似在示弱,实则是在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我们正在严肃地,面对“关键人物风险”。

这场风波,也成为了特斯拉推动,其内部接班计划的一个重要契机。

02谁来接棒?三位“准接班人”浮出水面

特斯拉虽未正式公布接班人名单,不过几位核心高管,已逐步展现出了各自,在不同领域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们也被广泛视为,最具实力与潜力的竞争者。

汤姆·朱:从上海超级工厂,一路崛起的“实干家”。他主导了特斯拉中国业务的快速扩张,让上海工厂成为,全球最为高效的生产基地。2023年,调任至总部后,全面负责北美与欧洲的生产,地位迅速提升。他被外界称为“最通晓特斯拉制造的人”,是运营型CEO的热门人选。

瓦伊巴夫·塔尼亚CFO):身为财务领域出身的“稳重型”人士。自2016年起加入特斯拉,从首席会计官开始,逐步晋升至首席财务官,对公司的成本结构以及资本运作状况了如指掌。在当下利润面临压力之时,他的角色愈发关键。许多分析师认为,他或许是过渡阶段的“安定力量”。

德鲁·巴格利诺(前电池负责人):虽已在2023年退休,但是他为特斯拉构建了强劲的电池技术团队。他所主导的4680电池以及“干电极”技术乃是特斯拉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他的悄然退去,更仿若为新一代技术领袖铺设道路。

这三人分别代表了制造、财务、技术这三大支柱,与此同时也在暗暗地,暗示着特斯拉未来的接班逻辑:并非依靠“英雄”而是依赖体系。

03经营成绩单:增长仍在,但挑战升级

即便在“马斯克去留”的舆论漩涡中,特斯拉的业务并未停步。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交付了近50万辆汽车,这创下了历史新高;能源业务(包括储能以及太阳能)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特斯拉的体系已然能够很好地支撑大规模的运营。

但挑战同样明显,

为应对竞争,特斯拉多次降价,导致利润率下滑;

自动驾驶FSD的落地速度慢于预期,

新车型迭代节奏被部分对手赶上,

这恰恰说明,特斯拉已从“创始人驱动”,进入到了“组织驱动”阶段。未来的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马斯克的“灵光一闪”,而是靠着团队的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及进行精细化的运营。

04从“乔布斯时刻”到“库克时代”:特斯拉的必然进化

很多人把马斯克比作“特斯拉的乔布斯”,他极具远见,进而对行业做出了改变。不过历史向我们表明,即便再卓越的创始人,也终究会离去。

苹果在乔布斯离世之后,并未步入衰落之境,反而在库克的引领之下,成为了全球市值最为突出的公司之一。其取得的成功,并非在于模仿乔布斯的“才智超群”,而在于搭建了一套能够长久推进发展的创新与管理体系。

特斯拉正在走同样的路,它不再是一个靠口号,和愿景驱动的创业公司,而是一个拥有全球工厂,数万员工,庞大供应链的成熟企业。这样的组织,需要的不仅仅是“梦想家”,更乃是“建造者”。

马斯克会走吗?也许不重要了

马斯克是否离开,这一点仍属未知。但能够确定的是,特斯拉已然着手为“缺少马斯克”这样的未来进行准备。

这不是背叛,而是一家优秀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真正的传奇不在于某个人做出了什么,而在于那个人离开后企业还能持续发展

对特斯拉来说,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这个目标,远远比任何一个名字都更为重要。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