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棉花的生产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为确保棉花产量计量准确、质量可靠,保障棉花补贴精准发放至棉农手中,国家实施了专业仓储监管棉花入库公证检验制度。这一举措实现了纤检机构对棉花收购、加工、储备、交易等全链条、全覆盖的仪器化公证检验,有效确保了皮棉加工数据的真实性,提升了公检公信力,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
在棉花加工环节,企业将加工后的皮棉运送至专业监管仓库,由纤检机构统一取样,并送至仪器化公检实验室进行检验。检验数据成为核定相关企业与棉农享受政策补贴的主要依据。所有进入市场流通的棉花,均须通过纤维检验局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交易。
当前,新疆棉花生产已实现高度机械化。棉花采收时多由采棉机直接打包成卷,随后运至加工厂。加工厂首先对农户交售的“籽棉”进行水分与含杂量检测,以此确定收购价格。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进口采棉机已配备在线回潮检测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该功能常未被启用。
新疆地区拥有数百家棉花加工企业。籽棉经过清理、去杂等工序后,成为“皮棉”,随后经打包机压实为每包约220±10公斤的标准棉包,由专用车辆分批运往国家棉花储备仓库。目前,已有部分加工企业在打包环节后安装了在线水分检测仪,为质量管控前移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棉包进入国家储备库之前,中国纤维检验局会安排专业人员对每一个棉包进行抽样与回潮率检测。现行通用方法为人工使用插针式回潮仪深入棉包内部进行检测,每包取样约150克,样品随后送往各地“棉花公正检验所”进行多项指标分析。只有检验合格的棉包方可正式“入库”并进入交易环节。

尽管当前人工插针式回潮仪为纤检局认可的设备,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检测流程繁琐、工作强度大、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也为科技仪器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与发展方向。
在线回潮仪的三大重点应用场景展望:
1、棉花加工厂环节:在皮棉打包机后集成在线回潮检测系统,实现加工过程中水分的实时、无损监测,提升出厂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2、储备库入库环节:开发适用于仓库环境的快速、自动化回潮检测方案,以替代传统人工插针检测,提高入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3、仓储智能管理系统:探索将回潮率检测数据整合进棉花储备库的自动化入库管理系统中,实现从质检到仓储的全程数据可追溯、管理智能化。
在这一产业链条中,中国纤维检验局作为权威质检机构与标准制定方,是推动技术升级与设备应用的关键单位。未来,随着新疆棉花产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方向持续发展,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这一重要战略物资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