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缅甸电诈据点被军方攻占,没收了30台星链设备。随着我国这几年对缅北电信诈骗集团的持续打击,经过各方的联合行动,东南亚各电诈园区被联合围剿,但电诈产业并未就此消亡,诈骗分子的花招层出不穷,规避风险的关键在筑牢自身防线,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先辨明:当前高发的电诈类型有哪些?
诈骗手段虽多但套路都是一样的,大家生活中遇到下面几类诈骗需要重点警惕: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我们平时浏览网站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广告,打着“低风险高回报”的由头推销理财产品,或者以“首充1000送200”等优惠活动引导你去假的投资网站充值交易,一旦你购买会以各种理由限制你提现,要想提现就要继续充钱,醒悟的时候为时已晚。
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司法人员以“涉嫌洗钱”等制造恐慌,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以证清白,实则侵吞资金。
网络贷款诈骗:虚假贷款平台以“无抵押低息”为噱头,以“手续费”“解冻金”等名义要求提前转账,收款后拒放款并失联。
冒充客服诈骗:冒充电商、快递等客服,以“订单异常”“账号冻结”等诱骗点击虚假链接、提供卡信息或验证码,划转资金。
虚假中奖/福利诈骗:发送中奖信息诱填个人信息,再以“税费”“手续费”要求转账,不转则以“违约索赔”威胁。
守核心:记住这“三不”原则,筑牢防范底线
诈骗核心是“诱利”“恐吓”促转账,记住“三不”原则可规避90%以上风险:
不轻信:对陌生信息保持怀疑,公检法无“安全账户”、正规投资不“稳赚”、正规贷款不提前收费,不确定就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绝不外泄,不随意填非正规平台信息、不点陌生链接,防木马窃信息。
不转账:涉及转账先冷静,紧急情况问家人或110,大额投资先查平台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

分场景: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针对性防范
不同人群风险不同,针对性防范可提升效果:
1. 老年人:警惕“亲情绑架”和“健康诱骗”
老年人易遭“冒充子女要钱”“虚假保健品”“养老投资”诈骗。建议:子女定期科普,告知自身联系方式;老人购品、投资前必与子女商量;不随意填“免费活动”个人信息。
2. 年轻人:警惕“投资陷阱”和“社交诈骗”
年轻人易陷“虚假投资”“网恋诈骗”“刷单诈骗”。建议:理性看待收益,远离“短线暴利”;网聊不涉资金往来,遇借钱投资立即拉黑;拒绝刷单(违法且多为诈骗)。
3. 企业主/个体户:警惕“对公账户诈骗”和“合同诈骗”
企业主易遇“改收款账户”“冒充催款”“虚假合同”诈骗。建议:建规范财务流程,转账前多渠道核实;签合同前查对方资质;妥善保管印章明确用章流程。
四、遇风险:及时止损、留存证据,果断报警
不慎被骗需冷静,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减损:
立即止损:停止转账,冻结银行卡或改密码防资金再流失。
留存证据:保存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所有相关证据。
果断报警:就近报案并说明详情,可拨打12315、12377等举报线索。
诈骗核心是“利”“恐”,保持理性不被诱惑恐吓即可防范。建议向家人尤其是老人、孩子普及知识,共筑“全民防诈”环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