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洗涤程序下,洗涤温度、洗涤时长、漂洗次数,甚至电机的转速和扭矩都有差别。
以下是我的实测,可以通过两个角度来论证:
先说肉眼可见的差异。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海尔黛和美H2的羊毛洗模式,这里正好可以用来作参考。

首先明确一点,普通洗衣机是不能够洗羊毛制品的。上图右侧就是我家羊毛毯被我妈误洗以后毡化后的样子,左边是我新买的羊毛毯 ▲
导致毡化的「元凶」是摩擦,而不是高温。用常规模式洗涤,洗涤过程中内筒和衣物之间会产生强大的摩擦,最终导致羊毛制品发生严重毡化。

但如果机器上有羊毛黑标、蓝标或者绿标认证,就可以放心拿来洗烘 ▲
PS:有认证不代表完全不会发生毡化,只是不会严重毡化。其中绿标等级最高,黑标最低。
以上是前提,接着说回正题。

这是机器洗涤过程中的内筒转动情况,非常轻柔,毛毯完全浮在水上,和大家传统认知中的「滚筒洗衣机靠摔打洗涤」完全不一样 ▲

整个洗涤过程就像上图这样停停转转,光是浸湿毛毯就花了整整 20分钟 ▲
这就是不同程序在具体洗涤过程中的差别。
到了甩干环节,还是不太一样。一般的衣物会在滚筒高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下变成「一坨」,然后紧贴在筒壁上。

但是对于羊毛衣物的甩干,机器可以利用电机参数调节,把它均匀地平铺在内筒上,尽量避免某一点过重的情况,同时还能分散摩擦力,尽可能避毡化 ▲
烘干环节也是一样:

这是传统衣物的烘干方式 ▲

这是海尔针对羊毛制品研发的「贴壁烘」▲
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减少摩擦,避免毡化。

最后再上一个 COLMO画境系列中的洗衣机的洗涤动图,和大家想象中的摔打也不太一样 ▲

此外我还是测过TCL双子舱洗衣机Q10在不同模式下的内筒温度,通过温度变化,可以推测洗涤过程:

「棉麻模式」下,开始有个预洗程序;接着边洗边升温,温度最高到大约 30℃;接着热水排空后,用冷水对视窗进行冲洗,然后脱水甩干;紧接着连续两次进行“冷水漂洗-视窗冲洗-甩干”程序,最终结束洗涤 ▲

对比「棉麻模式」,「婴儿洗模式」除了可选最高温度提高到了 95℃之外(保证杀菌效果),还增加了一次冷水漂洗程序,可以保证衣物上的洗涤剂残留更少,对宝宝娇嫩的肌肤减少刺激 ▲

「筒自洁程序」耗时约 70min,对比常规的洗涤程序没有了预洗,上来直接升温,然后自然冷却;接着将热水排空,用冷水冲洗视窗;然后会出现空桶缓速自转,应该是模拟常规洗涤中的脱水程序,保证将残留的污水甩干 ▲
这就是不同洗涤模式之间的差异,所以那么多功能并非情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