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过十多年的图书文字编辑,自封资深文字编辑,实至名归,诚不你欺,哈哈。尝试过AI写作,体会是:在翻译改写方面,比如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或者把白话文改写成文言文,或者把讲话稿整理改写成文章,诸如此类锦上添花的文字美容工作,AI绝对比人工胜任,效率、效果绝对是人工不能比的。
在创作方面,我试验过写小说,比如向AI输入提示词——写一篇多少字的一个老男人暗恋青春美少女,结果却梦碎、出了洋相的爱情小说,AI的确会转眼间就完成。刚开始面对此情此景,被惊着了。就像郑渊洁的结论一样:写不过AI。
但是,新鲜劲过了之后,我认定,对于真正爱好写作的人来说,AI永远是辅助工具,绝对不会把人工写作淘汰掉。而且,可以肯定地说,AI写作出现以后,并不是人人都能依靠它摇身一变成为作家,作家之间写作水平的差距也会永远存在。所以,现在据说很多媒体、平台都要求文章发布者声明是否采用了AI完成文章,我认为这种做法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没什么实质意义——文章好不好,跟纯人工完成,还是借助AI甚至输入提示词完全由AI代笔,不相干。——假设未来所有写作者都声明文章有AI参与,那这种声明又有什么意义?再说回来,就算AI写文章效率高、效果好,也总有人坚持敲键盘谋篇布局、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完成文章的。打个比方,照相机发明出来到今天,也没有造成画家纷纷扔掉画笔的局面;电脑可以设计打印出各种艺术字体,也不影响有人继续喜欢用毛笔龙飞凤舞。
写作分两种:一种是写给自己看,一种是写给别人看。写日记属于写给自己看,我想任何人写日记都不会请AI帮忙,宁愿写成啥样就啥样。至于写给别人看,属于一种交流行为,就不能满足于自娱自乐、孤芳自赏,自然就不会拒绝第三方的辅助——图书作者不会拒绝出版社文字编辑对作品的锦上添花,AI出现以后,也不会拒绝使用AI先一步进行文字美容甚至完全由AI平地起高楼……就好比穿衣服一样,一个人在自己家里,穿什么不穿什么,都看自己心情,不会请形象设计师帮忙;出门去交际,如果有第三方提供形象设计服务,不会有人拒绝。所以说,只要作者最后认可了作品,那么文责自负,作品推出以后,外界对它的好评、恶评,都由作者照单全收,跟第三方——文字编辑、AI——不相干。
写作并不单单是一种职业,对于真正爱好写作的人来说,自然有吸引他们的理由存在。尤其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作者都会在写作过程中收获快感,怎么会愿意把这种写作快感让给第三方?就好比跑步,马拉松,有了交通工具——火车、高铁、地铁、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跑步的人仍然层出不穷,因为通过跑步收获的快感是交通工具替代不了的。
现在的AI写作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Photoshop的火热风行,那时候随处可见Photoshop培训班,大家争先恐后学习用Photoshop制作火焰字、金属字……以为会使用Photoshop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设计师,结果,热闹过后,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工具永远是工具,AI写作淘汰不了作家,也没有可能让所有人摇身一变成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