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高速口,张师傅把车停在临时待客区快四十分钟了,手机顺风车订单界面一直显示 “1/3 人”—— 只有一位去隔壁城市的乘客确认了行程,离他心里的标准还差两位。

张师傅这类顺风车司机,大多会把 “拼满三人” 当作跑长途的默认前提,一趟三百公里的路程,油费要两百出头,平台还得抽走订单金额的 10%,要是只拉一两个人,到手的钱扣完成本基本没剩多少,运气差的时候甚至会亏本,只有拼满三人,才能在保本的基础上赚点辛苦钱,这是多数司机跑顺风车时的常规考量。
到了淡季,情况就不一样了。天气转凉后,长途出行的人明显少了,学生返校、游客出行的需求淡了,上班族也更愿意选高铁而非顺风车,司机们拼满人的难度一下子大了不少。
张师傅前几天就遇到过一次情况,早上接了一位去省会的乘客,本想再等半小时拼够两人就出发,结果等了一个多小时,新乘客没等到,原本那位乘客却因为要赶会议取消了订单,最后他空等了半天,连油钱都没挣回来,还错过了早高峰的短途订单。
这种时候,不少新手司机会抱着 “再等等说不定就有单了” 的念头继续等下去,跑了六年顺风车的刘师傅却常劝大家,淡季拼不满人时最好别等,一等很可能最后连已有的订单都保不住。
刘师傅说,淡季愿意坐顺风车的乘客本就没太多耐心,要是司机为了拼人让乘客等太久,很容易引起不满,要么乘客中途退单,要么就算勉强出发,也可能收到差评影响后续接单;倒不如见好就收,能拼到一两位就赶紧走,虽然赚得少点,但至少能保住这一单的收入,还能节省时间去接下一趟,积少成多反而更稳妥。
除此之外,不少老司机在淡季会调整接单策略,比如减少长途订单的占比,多接短途拼车单。短途订单拼满的概率更高,周转也快,一天下来总收益反而更稳定;还有的司机会提前跟乘客沟通,说明淡季拼车可能需要稍等,但会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让乘客心里有底,这样也能减少退单的情况。
说到底,顺风车司机的日子不算轻松,既要在成本和盈利之间找平衡,又要兼顾乘客的体验,尤其是在淡季,每一个选择都得精打细算。不浪费时间,保住每一份能拿到手的收入,才是更实际的做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