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单县:点点志愿微光 汇聚成星河万丈

漫步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芬芳处处可闻。在文化馆广场上,红十字“公益夜地摊”围满了学习急救技能的居民;社区“四点半课堂”

漫步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芬芳处处可闻。在文化馆广场上,红十字“公益夜地摊”围满了学习急救技能的居民;社区“四点半课堂”内,志愿者正辅导孩子们写作业;“希望小屋”里,受助儿童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在单县,这些不再是零星善举,而是一种蔚然成风的社会风尚,正如祝清儒说:“别人帮助过我,我也要帮助别人。”

对接群众需求 志愿者的身影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近年来,单县坚持建机制、融资源、创品牌、优服务,积极对接群众需求,在志愿服务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整合多元服务力量,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的生动局面。

从社区到工地,从线上到线下,单县志愿服务已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单县指导各小区建立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包靠楼栋制度,推选楼长、单元长,挂牌党员中心户,将党的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在小区党群服务站合理设置和悦志愿服务站,探索“1+N”志愿服务体系,即1个志愿服务站、N支服务队伍。

同时,单县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项目、有设施、有制度、有标识”六有标准,设立善益站、暖“新”驿站等志愿服务点百余处,为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条件,建设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阅读、汇演、宣讲、培训、招募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身影犹如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让城市更生动、温暖。

傍晚,散步在单县财富广场、幵山公园文化馆广场等,一块挂着红十字标志的“公益夜地摊”总是人头攒动。 “公益夜地摊”每周三、周五晚上7点,都会给群众送上一场可亲手实践的急救知识“夜课”,详细讲解心肺复苏、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知识,现场模拟溺水救援场景,教大家如何打开气道。通俗易懂的讲解、直观的操作演示,让居民在饭后散步时轻松学会实用技能。

多方力量融合 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

单县探索“社工+志愿”新模式,选定园艺街道黄楼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同时,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构建“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的互动互促格局。

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党员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基层矛盾化解工作,及时把涉及群众的各种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实和壮大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据单县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莫虎介绍,单县发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资源优势,共组建1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和17支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凝聚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同时,单县与华东理工大学、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建立校地合作关系,对单县志愿服务组织和骨干志愿者进行培训赋能提升,打造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务高地,有效提升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

打造品牌项目 实现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

单县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园艺街道以“菜单式”志愿服务为载体,通过百姓议事厅、市长热线、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微心愿、书记茶摊、善益站等线上线下并举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围绕“居民下单—社区接单—服务站派单—合伙人做单—群众评单”工作闭环,实现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单县住建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推出“单州家”建筑工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单州家”志愿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双结合的形式,为建筑工人群体提供“零距离”志愿服务,涵盖欠薪讨薪、就业创业、证照办理、网上订票、司法援助等多种服务内容。

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长效之功”

单县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倡树“付出得到回报,耕耘得到收获”价值导向,召开评优树先活动、评选“进社区最美教师”“社区最美共产党员”“最美志愿者”等。

单县聚焦辖区居民兴趣爱好,在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兴趣小组,实现志愿服务有为有乐,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志愿服务由“请都不来”转变为“不请自来”。

单县小伙单法强、刘彦贵、彭修兴、李甲伟等11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退休教师朱启舜,总是匆匆走在幵山公园的各个角落,自愿捡拾散落在广场、草坪、花丛中的垃圾,擦拭座椅、制止公园不文明行为,守护城市文明;单县青年祝清儒发起的汪汪救援队,自费购置无人机设备,用于搜救走失老人;单县红十字会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师每周六开展“公益救护 流动集市”;同心圆梦爱心协会不间断向环卫工人、残疾人、困境学生等困难群体开展慰问活动;万千斑马人加入单县斑马救援队……

穿梭在城市中这些平凡而温暖的场景,正是单县志愿服务工作最生动的注脚。

点点志愿微光,汇聚成星河万丈。单县的探索证明,当志愿服务真正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就能释放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磅礴力量,为现代社会文明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来源:大众网记者 张宁 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