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考古专家”监守自盗,如何做好文物保护

你看,白天还在考古现场工作,晚上却可能变成另一幅样子——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最近一起真实案件里的情节。江苏徐州最近破获

你看,白天还在考古现场工作,晚上却可能变成另一幅样子——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最近一起真实案件里的情节。

江苏徐州最近破获了一系列汉代大墓盗掘案,追回了四千多件文物。有意思的是,涉案人员里竟然有好几位被称为“考古专家”的人。

说起来,考古工作本来是为了保护和还原历史。专家们应该是离历史最近的人,负责把零散的证据一点点拼凑起来,帮我们看懂过去。但这次,有些人却把专业知识用在了相反的地方。

这起案子追回来的文物,数量比当地县博物馆的馆藏还多。从七千多年前的陶器到明清的瓷器,什么都有。办案人员说,涉案的包括鉴定公司的鉴定师、非遗传承人,还有原来在考古队工作过的探工——都是熟悉这个领域的人。

他们本应是守护者,却成了破坏链条中的一环。因为懂行,他们比普通盗墓者更清楚哪里有价值高的文物,也知道如何避开监管。这种“内行操作”带来的破坏,往往更隐蔽,也更彻底。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人就否定整个行业。大部分考古工作者依然在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历史记忆。但这件事情提醒我们:当专业知识被用错地方时,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接下来要思考的是,怎么防止这样的事再发生?或许可以在监管技术上多下功夫,比如用更现代的巡查手段防止夜间盗掘;也可以建立更完善的文物记录系统,让每件文物的来龙去脉都更清晰。

考古说到底不只是个技术活,更是个需要敬畏心的活。面对历史的馈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或许比懂得怎么挖更重要。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过客,而有些人被赋予了守护它的责任——这份责任,比任何一件文物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