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宝马X5的定价策略一公布,就被业内视作传统豪华品牌对国产新势力的正面回应。
59.8万起售+全系高阶智驾的组合,刚好卡在理想L9、问界M9等国产豪华电车的主力价格区间。
这场燃油巨头与新能源黑马的较量,让不少准备入手60-80万级SUV的消费者犯了难。
美版47.8万的起售价虽具话题性,但国内定价更值得玩味。
对比2025款同配置车型,入门版直降5.2万,顶配版降价幅度也达3.7万,关键是核心配置还反向升级。

这种“以价换量”的背后,离不开国产电车“高配低价”的倒逼。
此次X5最受关注的升级,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Pro”的全系标配,这在以往是70万以上高配车型才有的待遇。
这套系统的“眼神确认变道”功能颇具实用性。
车内摄像头实时捕捉驾驶员视线,当驾驶员看向后视镜时,系统会结合毫米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判断路况,满足条件后自动完成变道,无需额外操作按键。
第三方实测数据显示,高速和拥堵路段的识别准确率达92%,长途驾驶时能显著降低疲劳度。
宝马对中国用户空间需求的把握,在这代X5上仍未妥协。
3105毫米的轴距保持中国专属优势,比理想L9短了115毫米,但实测后排腿部空间仅少2指,这得益于更紧凑的动力布局设计。
顶配版免费选装的“黑焰限量版”套件,包括22英寸黑化轮毂和碳纤维饰条,强化了运动基因。
但和国产电车比,X5的内饰科技感仍显不足:理想L9的后排15.7英寸娱乐屏能播放4K电影,问界M9的前排HUD可实现AR导航,而X5的全彩HUD仅支持基础行车信息显示,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稍弱。

驾驶质感仍是X5的核心护城河。
空气悬架+自适应减震系统的组合,能有效过滤路面细碎颠簸,第三方实测显示,其在连续减速带路段的振动幅度比理想L9小12%,车身姿态更稳健。
转向系统的虚位控制在3度以内,连续弯道时的车身跟随性优于奥迪Q7,这是燃油车多年调校积累的优势。
高速120km/h巡航时的风噪实测为62分贝,比问界M9高3分贝,但优于奔驰GLE的63分贝。
不过这种优势在城市通勤中并不明显,反而暴露了燃油车的短板:X5 2.0T车型的百公里加速7.2秒,比理想L9慢了1.8秒,绿灯起步时的推背感差距直观;
3.0T车型虽能追平加速表现,但市区油耗高达10.2L/100km,是问界M9亏电油耗的1.3倍。
把X5和国产电车放在同价位对比,性价比的天平呈现明显的场景化倾斜。
从配置表看,X5 59.8万的入门版标配2.0T+48V轻混、高阶智驾、哈曼卡顿音响;
而理想L9入门版69.9万虽有空气悬架和后排娱乐屏,但智驾功能需加3.8万选装;问界M9入门版71.8万,智驾和音响是标配,但品牌溢价不如宝马。
销量数据能反映市场偏好:2025年10月X5国内销量5498辆,理想L9为5123辆,问界M9为4892辆,三者形成紧咬态势。
细分用户画像显示,选择X5的消费者中,35-45岁群体占比达62%,他们更看重宝马的品牌积淀和高速驾驶质感;
而理想、问界的用户中,30-40岁群体占比超70%,对智能配置和家庭场景实用性要求更高。
两类车型的核心短板也形成鲜明对比。X5作为燃油车,用车成本是绕不开的问题。

按每年2万公里计算,3.0T车型的95号汽油费用约1.7万元,小保养一次1500元,三年总成本超5万元;
而问界M9若按80%纯电行驶,电费仅2400元,保养一次500元,三年总成本不足1.5万元。
充电便利性也是考量点,北方用户反馈冬季低温时,问界M9的续航衰减约20%,但仍能满足一周通勤;
而X5加油的便捷性对长途自驾更友好。此外,X5的2.0T版本在满载爬坡时动力储备不足,时速100km/h以上再加速时,后劲不如3.0T版本;
国产电车则存在高速续航打折明显的问题,理想L9高速续航仅450km左右,长途出行需频繁补能。
宝马这次“增配降价”,本质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下的适应性调整。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不再是“燃油”与“电动”的二元对立,而是场景匹配度的权衡。
经常跑高速、注重品牌附加值和驾驶乐趣,X5仍是优选;
家里人多、市区通勤为主、追求智能科技体验,理想L9、问界M9更具吸引力。
这场竞争最值得关注的,是它推动了整个豪华SUV市场的配置升级。
放在三年前,60万级SUV想标配高阶智驾简直不可想象,如今在国产电车的倒逼下,宝马不仅做到了,还将皮革座椅、品牌音响等配置下放到入门版。
反过来看,国产电车也在学习传统豪华品牌的优势,比如问界M9的底盘调校就借鉴了宝马的经验,理想L9则在隔音降噪上向X5看齐。
对准备购车的用户来说,当下是难得的“买方市场”,建议根据自身核心需求试驾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