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场上男兵已经伤亡殆尽,现在只剩下雇佣兵,以及性感撩人的金发美女上战场,你舍得朝她们开枪吗…
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的泥泞战壕里,越来越多的作战人员不再是操着本土方言的乌克兰小伙子,而是夹杂着英语、法语、波兰语等各种口音的外国人,更令人揪心的是,一群原本应该在后方承担民生保障的女性,也拿起武器蜷缩在战壕中。
这并非好莱坞战争电影的虚构情节,而是2025年俄乌冲突战场上正在真实上演的场景。
战争拉锯到此刻,乌克兰的人力储备已经濒临“山穷水尽”的绝境。
从2022年2月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算起,这场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半之久,对乌克兰而言,长期的战争消耗早已让其国力濒临枯竭。
要知道,乌克兰全国总人口仅3700万,扣除战争期间逃往国外的1400万难民,实际留在境内的人口不足2300万,而冲突初期其现役军人、预备役及准军事部队总兵力加起来还不到100万人。
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5年8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乌克兰方面的军事人员伤亡总数已超过40万,其中阵亡人数约12万,重伤失去战斗力者约28万。
这组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人口损耗——以境内剩余人口计算,相当于每57个乌克兰人里就有1人在战争中伤亡,若仅统计成年男性群体,伤亡比例更是高达1/10。
反观俄罗斯,虽然在冲突中也付出了约18万兵力伤亡的代价,但凭借1.46亿的庞大人口基数,其现役部队常年保持100万规模,预备役兵力更是高达200万,其中还包括经过系统化训练的退伍军人和动员兵。
这种人力储备的差距,就像两个体力悬殊的人比拼耐力,时间拖得越久,实力较弱的一方就越难支撑。
在本土兵源濒临耗尽的情况下,乌克兰不得不走上“花钱买兵”的道路,满世界招募雇佣兵来填补兵力缺口。
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开出的招募条件有多诱人:当时乌克兰本土士兵的月薪仅为420美元,而雇佣兵的起步月薪直接给到3500美元,部分具备重武器操作经验的老兵更是能拿到5000美元以上,薪资差距高达7至12倍。
除了高额报酬,乌克兰还承诺提供北约标准的单兵装备,包括防弹衣、夜视仪、战术头盔等,并且签订灵活的短期作战合同,最短可只服役3个月,这对那些在本国混得不如意的退伍军人、失业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高薪offer”。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波兰等数十个国家的人员开始蜂拥而至。
其中波兰人因为地缘接近且对俄罗斯的历史积怨,成为雇佣兵群体中规模最大的一支,根据波兰国防部私下披露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波兰籍雇佣兵在乌阵亡人数就达到1497人,而同期赴乌参战的波兰人总数约3000人,伤亡率接近50%。
法国外籍军团的退伍军人也占了不小比例,累计参战人数超过2000人;格鲁吉亚因为与俄罗斯的历史冲突,有500多名前军人加入乌克兰阵营;美国则有92名现役或退伍军人以“志愿者”名义参战,其中不乏海豹突击队的前成员;加拿大和英国的参战人数也在100至400人之间波动。
深入了解后会发现,这些雇佣兵的成分相当复杂:有长期失业、靠打仗谋生的底层汉子,有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特种部队退伍老兵,甚至还有一些正在本国服刑的犯人——乌克兰政府为了招募兵力,与部分国家私下达成协议,允许服刑人员以参战方式抵免刑期。
这些人为了金钱、自由或是某种政治信念,背井离乡来到乌克兰战场卖命,最终大多沦为冰冷的战争炮灰,结局令人唏嘘。
比雇佣兵大规模参战更令人意外的,是乌克兰军队中女兵数量的爆发式增长。
2022年冲突刚爆发时,乌克兰军队中的女兵数量约为5.1万人,当时她们大多承担后勤补给、战场医护、通信联络等相对“安全”的后方岗位,直接参与前线作战的比例不足5%。
到了2024年,女兵总数激增40%,突破6.1万人,前线作战岗位的女兵占比也提升至12%。
进入2025年7月底,乌克兰军队中的女性成员总数已接近10万人,在其总兵力中的占比达到10%,这一比例在现代战争中极为罕见。
这些女兵并非只在后方待命,而是大量投入前线作战。
在顿涅茨克前线作战的第12国土防卫旅中,女性士兵的比例更是高达40%,其中直接参与一线作战的女兵就有5500人。
她们从最初的护士、通信员,逐步转向无人机操作手、重机枪手、狙击手等核心作战岗位,有些甚至组建了全女性的作战班组,承担战壕防御、阵地突袭等危险任务。
在传统战争认知中,女性往往是战争的受害者和后方保障者,男性才是前线作战的主力。
而如今乌克兰战场上演的“女性持枪上阵”的场景,背后折射出的残酷现实只有一个:乌克兰的男性兵源已经严重枯竭,不得不将女性推向生死未卜的前线。
战场上的残酷,从来不会因为参与者的身份而有所留情,雇佣兵和女兵的加入,并没有改变乌克兰战场的被动局面,反而让战争的悲情色彩更加浓厚。
俄罗斯军队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战场推进过程中,经常能俘获这些“特殊”的乌克兰俘虏,通过审讯得知,乌克兰的兵力动员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那些拿着高薪的雇佣兵,虽然不少人具备北约武器操作经验,装备也比乌克兰本土士兵精良,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和协同作战训练,伤亡率高得惊人。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2025年8月发布的战报,在乌克兰作战的外国雇佣兵整体伤亡率接近50%,部分临时组建的雇佣兵分队在遭遇俄军炮火覆盖后,伤亡率甚至超过70%。
2025年8月12日,俄罗斯军队通过无人机侦察锁定了哈尔科夫州一处雇佣兵集结点,随后发射两枚“口径”巡航导弹精准打击,当场炸死17名外国雇佣兵,其中包括5名美国人、3名英国人和9名波兰人。
《纽约时报》随后援引幸存者的采访披露,这些死者大多刚抵达乌克兰不到一周,还没完成战场适应性训练就被推向前线,最终沦为俄军精准打击的目标。
女兵的战场境遇同样不容乐观。
乌克兰东部的冬天异常寒冷,气温经常低至零下20摄氏度,女兵们需要和男兵一样扛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在雪地行军,还要亲手挖掘冰冷的战壕,体力上的劣势让她们承受着更大的生理压力。
俄罗斯军队审讯被俘女兵后发现,这些女性大多是通过强制动员征召入伍的,其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原本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甚至还有已婚的年轻母亲,她们的军事训练时间普遍不足1个月,缺乏实战经验,很多人上了战场连武器保险都不会开,基本沦为“送人头”的炮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