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已开始总装,目标2028年上天!”
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9月22日一句话,把沉寂半年的NGAD六代机重新送上热搜。
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阿尔文
但样机刚开工、渲染图疑似鸭翼、单价3亿美元、主承包商还是二十多年没搞过隐身战机的波音……
这套组合怎么看都像“政治订单”。
为什么华盛顿偏要此时敲锣打鼓?可信度又有多少?本文用三条“时间线”拆解这场美式公关秀。
一、选情线:给特朗普“47”任期献礼,抢在2028年落地2025年3月,特朗普高调宣布NGAD命名为F-47,恰好对应他“第47任总统”任期序号,
并放话“在我的任期结束前首飞”。
如今阿尔文把节点精确到2028年,就是配合大选节奏:
- 若共和党续赢,2029年1月20日交接前完成首飞,可成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硬核广告牌;
- 若政党轮替,民主党历来冻结NGAD预算(拜登任内已干过),波音提前锁定合同与首飞节点,可避免项目再被“新官”腰斩。
一句话:先把生米煮成熟饭,让对手想掀桌也掀不动。
NGAD六代机
二、产业线:波音“输不起”,空军“等不起”- 波音二十年没赢过隐身战斗机
2001年X-32败给洛马X-35后,波音只在F-15EX、T-7A等“升级版”里打转,技术断层明显。
F-47是其重返战斗机主承包商的“最后船票”
-----赢了,圣路易斯生产线续命20年;
-----输了,洛马-诺格两强格局固化,美国空军也不愿看到“一家独大”。
- 空军机队“青黄不接”
F-22仅185架且平均机龄20年,F-35Block4升级一拖再拖;
中国歼-20数量已破300,歼-35舰载型、双座型、外贸型同步推进,美军急需“下一代平台”稳住技术优势。
于是双方“各取所需”:
空军给订单,波音给速度——哪怕2028年先飞出一架“能看能用”的工程验证机,也算交差。
三、国际线:给中国六代机“对表”,给盟友“定心丸”2024年底中国两款六代机(成飞、沈飞)同日试飞照片外泄,美媒惊呼“太平洋上空变天平”。
此时宣布F-47“已开工+2028首飞”,有三个外宣目的:
告诉国会:再不给钱,技术优势就追不上了;
2. 告诉盟友:别急着买歼-35,再等三年就有更先进的F-47;
3. 告诉中国:你飞验证机,我造样机,时间差不过三年,心理差必须扳回。
四、技术账:2028首飞,可信度有多大?我们来看张表格:
综合来看,36个月完成从“样段”到“首飞”属于“极限冲刺”。
对比历史:
- YF-22从合同到首飞:59个月
- 歼-20从立项到首飞:64个月
- F-35从合同到首飞:52个月
即使波音24小时三班倒,2028年也只能飞出一架“能看能用”的验证机,离实战列装还有至少5-7年。
2028年首飞不是技术倒计时,而是政治倒计时。
F-47的“2028”更多像一份选举军令状:先给选民看动画,再给国会看样机,最后才谈技术成熟度。
至于能不能按期上天,得看波音的产线、国会的钱包、特朗普的选票——三样只要缺一样,
“史上最先进战机”就可能继续停留在渲染图里。
对中国而言,不必被对手的“时间表焦虑”牵着走。
六代机的竞争是体系竞争:有人机+无人机+电磁权+供应链+经费可持续性。
谁先跑完这条马拉松,谁才算真正“主宰天空”。
至于F-47的2028,姑且听之、观之、备之,但不必畏之。毕竟,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
PPT先飞的飞机,往往也最容易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