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华北与华东的“咽喉要地”,济南的交通地位自古重要。从胶济铁路到京沪高铁,从“三主一辅”客运枢纽到“一环十一射”高铁网,这座千年古城的“速度”与“格局”始终与时代同频。截至2025年,济南高铁运营里程已达446公里,居全省首位,每日超510趟高铁直达全国326个城市,“1小时省会经济圈”“2小时京津冀”“3小时长三角”的交通圈正加速形成。
2022年12月,钢城站、莱芜北站、雪野站、章丘南站、历城站的集中投用,正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它们不仅填补了济南东部区县的高铁空白,更以“一站一特色”的设计理念,将产业基因、历史文脉与自然禀赋融入建筑肌理,成为济南“高铁+”发展模式的生动注脚。
钢城站坐落于钢城区主城区东部,紧邻牟汶河生态带与S234省道,距莱钢产业区仅3.2公里。作为济南“钢铁重镇”的交通新地标,其设计直白而有力——“铮铮铁骨,热情钢城”的理念贯穿始终:伞状钢结构屋顶如钢铁巨擘舒展双臂,厚重的钢柱支撑起现代感十足的屋檐,站房内外的金属质感与莱钢产业区的工业氛围形成呼应。
这座站房面积近万平方米的车站,采用“验检合一、售服合一、进出合一”的高效客运模式,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布局既满足客流疏导需求,又为未来扩展预留空间。对于钢城区而言,钢城站不仅是居民出行的“快捷通道”,更是莱钢产业区对接外部市场的“运输枢纽”——钢铁产品通过高铁快运网络快速流通,产业工人借助高铁通勤,“钢铁+高铁”的复合效应正加速区域经济升级。
若说钢城站是工业的注脚,莱芜北站则是历史的回响。它地处莱芜城区核心,以“嬴秦祖里、春秋古城”为设计主题,将齐长城的蜿蜒走势、春秋青铜器上的龙纹、赢秦文化元素与“十山八景”自然风光熔铸于建筑之中:基座仿城墙垛口的造型,传递着“城”的厚重;室内装饰的龙纹浮雕与山水壁画,诉说着“文”的绵长;地下一层通廊与站前停车场的无缝衔接,则体现着“现代”的便捷。
作为站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区域枢纽,莱芜北站的“文化属性”远不止于外观。其“验检合一、售服合一”的运营模式,将旅客停留时间压缩至最短,让游客能更高效地探访嬴城遗址、长勺之战故地等历史胜迹;而地上两层的北侧预留接口,更为未来高铁线路延伸、对接更多文化景区埋下伏笔。
雪野站的存在,是济南“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的具象化表达。它紧依雪野湖旅游区,站房设计以“日月星汉、山水雪野”为核心,将自然景观与建筑形态深度融合:波动的屋面如层层山峦,与雪野湖的粼粼波光相映成趣;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低密布局,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的干扰;4800平方米的候车区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让旅客在候车时即可饱览湖光山色。
这座“会呼吸的车站”,不仅是雪野湖旅游区的“流量入口”,更通过“验检合一、进出合一”的模式,实现游客从高铁站到景区的“无缝切换”。
在章丘区,龙山文化的千年烟火从未熄灭。章丘南站的设计,正是对这一文明的当代致敬——“龙山文化泉韵章丘”的理念下,站房外立面提取庑殿顶的经典线条,形成庄重的屋檐轮廓;室内吊顶的几何纹样,灵感源于龙山黑陶的纹饰;墙面采用灰色陶板,复刻黑陶的质感与色彩。
这座9986平方米的车站,不仅是章丘区的“文化名片”,更是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其紧邻S241省道的区位优势,让旅客从高铁站出发,15分钟内即可抵达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近距离触摸4000多年前的黑陶文明;而“验检合一、售服合一”的高效服务,更让文化探访之旅轻松便捷。
作为主城区的“新门户”,历城站的定位更显多元。它东毗绕城高速,北邻经十路,站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桥建分离”结构,将交通、商业、市政功能有机融合:地下一层连通地铁与公交枢纽,地上三层布局商业配套,旅客可实现“高铁—地铁—公交—自驾”的全模式换乘;“旭日东升,天下安澜”的设计理念,通过通透的玻璃幕墙与流动的线条,传递出城市向上的活力。
历城站的“综合属性”,本质上是济南城市发展的缩影——它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是城市功能的延伸。通过与商业体的融合开发,车站周边已形成集办公、休闲、居住于一体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社区,成为主城区东部的“活力中心”。
五座新站的故事,只是济南高铁布局的一角。根据规划,未来济南将形成“四主两辅”客运枢纽(济南东站、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北站为主,大明湖站、遥墙机场站为辅),高铁客站数量将增至17座,实现“市域县县通高铁”。这张“一环十一射”的高铁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连接,更是产业、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
从钢城的“工业美学”到莱芜的“历史回响”,从雪野的“山水画卷”到章丘的“文明印记”,再到历城的“城市客厅”,济南的高铁站早已超越“交通设施”的单一属性。它们是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人民生活的“幸福驿站”。当高铁的“速度”遇见城市的“温度”,济南的未来,正沿着铁轨向更远方延伸。
喜欢我们的内容吗?那就点个赞加关注吧!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下期更精彩!
桥见贵州:从世界第一高桥到高铁天堑通途,解码三大超级工程的硬核密码
一文了解那些重大桥梁工程:花土坡特大桥与长寿长江大桥
一文了解那些重大桥梁工程:拉萨河大桥、武汉天兴洲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一文了解国家重点铁路工程:蒙华铁路、沈丹客专与乌精二线
“桥隧博物馆”南广铁路:解码钢铁巨龙跨越山河的桥梁密码
END 欢迎关注
(部分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敬请联系本号进行删改)参考来源:网络 / 国家铁路集团 / 人民铁道
喜欢就点关注❤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