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解读:满面红光
【出处】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老儿依然满面红光,精神强健。”
【字面】整个脸孔泛出红润光泽。
【含义】
1.形容人身体健康、气血充盈,脸色自然红润。
2.引申为精神振奋、情绪高昂、春风得意的样子。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反义】面黄肌瘦、面色苍白、形容枯槁
【提示】注意只用于脸色自然红润的健康状态,不可误用于饮酒或害羞导致的暂时发红。
【打一生肖】师傅已对“满面红光”的寓意娓娓道来,若想探寻生肖之奥秘,不妨轻声唤一声:“师傅,您好!”带着一丝好奇与期待,老师自会耐心地为您揭开生肖的神秘面纱,解答您心中的疑惑。

二,诗句解读
1.坐对空林,静滤俗音。
“空林”指少人、无喧嚣的树林。“滤”本义是过滤,这里用作动词,把尘俗的嘈杂一点点筛掉。诗人独坐林间,以环境的“空”来反衬内心的“静”,用“滤”字写出主动排除俗念的过程:仿佛把耳朵里的市声、心里的名利都过滤干净,只剩风掠枝梢的天籁。一句之中,既有修行的动作(坐、滤),也有达成的境界(静),是“以境写心”的范例。
2.览清净常行允迪。
“览”作“观照”解;“允迪”出自《尚书》“允迪厥德”,意为真诚地遵循、实践。全句说:常怀清净之心,观照万物,使一切行为都契合于大道。前句“静滤”是“破”,此句“允迪”是“立”——破除尘俗之扰,建立清净之行;由静生明,由明起行,短短七字,把“止”与“观”、“定”与“慧”的修持次第都囊括了。
3.浮生杂事,无须问津。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指短暂而虚浮的人生。“问津”本义是打听渡口,引申为关心、介入。诗人说:人生短暂,世间杂事如尘埃,不必再去探问、纠缠。承接上两句,由“静滤”到“允迪”,再到“无问”,把修行者的价值取舍一步推到“放下”——不仅环境要空,心事也要空;不仅暂时远离,而是彻底“无须问津”。语气斩截,有“一刀两断”的痛快。
4.十五学剑北击胡。
笔锋陡转,由静穆而雄健。“十五”点出少年英姿;“学剑”暗示尚武精神;“北击胡”写出保家卫国的实战行动。前六句皆静,此句忽作霹雳声,形成强烈反差:原来这位“静滤俗音”的隐者,当年也曾金戈铁马。唯其经历过刀头舔血、塞北风霜,才更懂得“空林清净”之可贵;也唯其如今能“览清净”,当年的“击胡”才不是好勇斗狠,而是护持众生的慈悲。一句写“动”,却反衬出全篇之“静”,使“无须问津”不是逃避,而是历经风云后的真洒脱。
通篇四句,先静后动,以动衬静;由滤俗、允迪、无问,到追忆少年英气,把“红尘历尽、归卧空林”的完整人生弧线浓缩成二十余字,可谓尺幅万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