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式家庭悲剧:六种“过度”现象解析

人们都渴望亲人和睦,期盼家庭幸福,但是能达成目标并不多,很多家庭不仅未能如愿,而且连正常的家庭要求都不到,甚至有不少的家

人们都渴望亲人和睦,期盼家庭幸福,但是能达成目标并不多,很多家庭不仅未能如愿,而且连正常的家庭要求都不到,甚至有不少的家庭都是悲剧式的,尤其是长期受到旧的文化和观念的影响,存在六种“过度”现象,只是轻重差异、程度不同,而中式家庭的悲剧,就是这六种“过度”,而人们深陷其中深受其害对此却浑然不觉、完全无感。

一、“过度”程式

从古至今,对于家庭成员就遵从所谓的纲常和礼数,设置出许多条框和规矩,并且对家庭各个成员进行了角色设定,人人都受此约束,不能突破和改变,每个情亲人都无法活出原本的自我,难以表露真实的医院,很多家庭成员都在“装”,可以掩饰自己的表现,所谓的父母要有特定的模式,子女要有该有的样子,一切都给过度程式化,多数都受此束缚,活得很假很累,亲人间也很难做到对等、坦诚和真正的互通,没有家人间应有的相处模式。

二、“过度”指责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正所谓“人无完人”,这是自然法则,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共处过程中,要知人所长、容其所短,相互补充和完善,才会完美,对于亲人之间更应如此,这才能充分发挥家庭的功能与作用,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定和高效运转,可在众多家庭里,家人之间不但没能做到这一点,而且是反向而为,无视家人的优势所在,眼里全是对方的不足,而且毫无理解和包容之心,相互抱怨和指责,不但影响家庭氛围、伤害亲情,而且还会起到很多极坏的负面作用。

三、“过度”物化

自古以来,大多数家庭只重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在意自我需求的满足,从不知足,在家庭物化条件看得重于一切,将其视为最高的追求,其他就可忽略,于是才有了为了家中所需不择手段,才有了外出挣钱,将年迈的父母抛于家中,孤独无依,毫无挂念和担忧之心,才有为了积累,夫妻分居两地、聚少离多,觉得并无不妥,更有了常年在外打工,孩子难有父母之爱,什么父母赡养、夫妻之爱、血缘之亲均不在乎也无所谓,何等悲哀!

四、“过度”功利

家庭是重爱心、讲亲情之地,亲人间亲密相处、其乐融融应为常态,大家平等以待,一切以情为核心,不讲条件,亦无功利之说。而在众多家庭里却并非如此,对对待亲人的态度和方式是讲条件的,极具功利成分,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在何种前提之下,你听话我就给你买玩具和零食,你成绩考的好我就满足你的要求,在外活得风光就被高看,混得很失败,就被轻视、冷落和不待见,什么情和爱的都不值一提。

五、“过度”交叉

作为家庭就应当是个独立的单元,有着明显的界限,共同协商和决策,然后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予以实施,使得家庭有序运转,但是有不少家庭却完全不是这样,家庭根本不是不独立存在,也毫无界限和边缘感,不是老人介入,就是亲戚参与,相互交叉混为一体,相互干扰,这样家庭结构和管理方式乱成一团,家庭关系错乱失衡,致使矛盾不断、冲突迭起,各种不良后果不断出现,难以应付。

六、“过度”在意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都有各自的称心之处和不如意之所在,大家只要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并对其认可和接受就行,如果有何所缺,也只需要家人共同付出和努力,尽力而为,从而接近和达成预期,做到知足常乐,无需与他人参照和比较,但是却有些家庭却让人难以理解,总是在意别人的生活,关注其他家庭的生活状态,好与人攀比,认为自己不如人而嫉妒而感不满,总超越,倘若无果,心理压力巨大,总是痛苦不堪、备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