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据“看台海”微信公众号赖清德日前在“双十”讲话中抛出所谓“台湾之盾”计划,妄图以“铁穹”式的防御体系换取虚幻的安全感。然而,这个“盾牌”究竟是“台独”势力的“保护伞”,还是加速其覆灭的“催命符”?
岛内军事专家在提及“台湾之盾”时,不约而同地将其与以色列的“铁穹”和美国的“金穹”防空系统相联系。台媒报道称,该系统计划整合台军现有的“爱国者”、“天弓”及新展出的“强弓”防空导弹,再加上自研的激光系统,号称将具备从高空到超低空的“全面防空能力”。
耐人寻味的是,不仅台湾民众对此一脸错愕,就连台防务部门9日公布的“年度防务报告书”中也只字未提。究其本质,所谓“台湾之盾”不过是赖清德当局精心编织的又一次毁台、害台的骗术。
军购深渊
首先,“台湾之盾”是一张让台湾陷入深渊的高额军购账单。
台湾《中国时报》提到,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曾估算,一套“铁穹系统”的生产成本就超过1亿美元,其后续维护费用更是贵到离谱。岛内有文章测算,打造“台湾铁穹”至少需要200多亿美元的长期投入,即便台湾地区防务预算飙升至GDP的5%,也恐难逃持续“烧钱”的困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据台媒报道,赖清德办公室人士称,该计划细节预计2025年底前才会说明。台湾《联合报》援引“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的看法指出,“防务采购绝非空口白话,仅在口头堆砌这些名词,拿不出真金白银,结果必然是政策‘跳票’”。张竞质疑,在赖清德宣布前,从未有人听闻“台湾之盾”,既然声称要加速打造,显然该计划尚未成形定案,那目前进度究竟如何?到底只是单纯的政治口号,还是已具备初步理念与构想?
痴人说梦
其次,以台湾实际的武器研发实力,打造“台湾之盾”无异于痴人说梦。
曾被寄予厚望的自制潜艇“海鲲”号便是最好的例证。该潜艇从开工以来就风波不断,原计划今年9月完成测试,11月交付,但历经多次大修改造,至今不能下潜,耗资超500亿元新台币的项目已沦为岛内舆论口中的“烂尾工程”。
不仅是“海鲲”号,台湾自研的“云豹”装甲车被曝存在20多项性能缺陷,被网友讥讽为“病猫”;“海剑二号”防空导弹和“雄风三型”反舰导弹也曾多次发生脱靶、误射、发射失败等严重事故。以如此堪忧的研发实力,妄图构建复杂的“全面防空能力”,显然不切实际。
废铜烂铁
第三,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台湾之盾”不过是一堆废铜烂铁。
此前就有岛内舆论示警,解放军第一波打击可通过卫星精准锁定台军关键设施,用东风导弹、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导弹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短时间内,台军指挥系统、预警系统、机场跑道、海军基地都可能被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号称拦截率超90%的“天弓三型”能否启动?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对此直言,所谓“台湾之盾”就是破帐篷,挡不住解放军的“东风”和“长剑”。
更有分析指出,即便“台湾之盾”侥幸建成,一旦解放军动用低成本无人机群或实施海上封锁,台军将立刻面临反制成本严重不对称的巨大风险。正如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指出:“大陆打台湾的话,不只是一两百发炮弹。”在饱和攻击下,什么“盾”都无用。
制造恐惧
前台北县长周锡玮也认为,以大陆军事实力,台湾无法抗衡,赖清德提出“台湾之盾”只是要制造恐惧。
更值得警惕的是,“台湾之盾”本质上是服务于美国战略、牺牲台湾利益的工具。
有岛内学者指出,所谓“台湾之盾”意在对接美国的“金穹”计划,这意味着台湾将被迫不断购买昂贵的美制武器,让美国军工复合体大赚特赚。美国对台加征关税已重创台相关产业,赖清德却在军费上一掷千金,挥霍民众血汗钱,牺牲民生福祉。
新党副秘书长游智彬在台湾《中国时报》撰文批评,民进党大买武器,军购清单越来越长,却换不回台海和平。越买,越不安;越买,越危险。防务变成“军火商的提款机”,台湾人民只剩“缴税买武器、冒险被牺牲”的宿命。
台湾舆论更指出,美国对台支持只是空谈,岛内对美信任屡创新低。外部势力仅想“以台制华”,不会为台湾“拼命”。
蚍蜉撼树
赖清德悖逆历史潮流妄图“倚外谋独”,出卖民族利益,搞所谓“台湾之盾”以武拒统,反映出民进党当局对统一大势不可阻挡的恐惧挣扎。“台湾之盾”无法降低两岸军事冲突风险,唯有排除战争导火索才是解决之道。若赖清德一意孤行,只会将台湾拖入兵凶战危险境。
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信心有能力粉碎任何分裂国家的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赖清德妄图以“台湾之盾”对抗解放军,不过是蚍蜉撼树,无法阻挡中国必然统一的历史大势。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