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霜降:藏在节气里的乡土智慧与生活温度

当草木凝霜,秋意渐浓,霜降节气如一位步履从容的老者,在10月23日11:50:39秒(农历九月初三)准时与我们相逢。它是

当草木凝霜,秋意渐浓,霜降节气如一位步履从容的老者,在10月23日11:50:39秒(农历九月初三)准时与我们相逢。

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季节,是24节气里的第18个符号,更是老祖宗刻在时光里的生存智慧。

在乡村的田间地头,霜降不是一个冰冷的时间节点。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农民们望着天,从雨丝里预判一整个冬天的墒情;“早霜降冻死牛,晚霜降暖烘烘” ,牲畜的安危、农事的节奏,都在这简短的谚语里有了着落。

“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是对未来气候的推演,更是对柴米油盐的筹谋。

这些农谚,是祖祖辈辈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是把天、地、人拧在一起的生活密码。

哪怕如今农机轰鸣,它们依然在乡亲们的话语里鲜活,因为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乡土共鸣。

霜降的意义,远超节气本身。它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对自然的敬畏,一头系着对生活的热望。

“霜降不见霜,来春天气凉”,是对季节轮转的敏锐感知;“霜降到立冬,晚麦莫放松”,是农时不等人的紧迫与担当;“霜降摘柿子,立冬收白菜”,是顺应时节的收获与囤藏。

每一句谚语,都是一次与自然的对话,一次对生活的深耕,这份智慧,让我们在快节奏的当下,仍能触摸到土地的脉搏,感知到传承的力量。

而在这霜降时节,我们打心底里期盼,每个人都能拥有阖家的美满,孩子的顺遂,身体的康泰。

这份期盼,无关地域,无关身份,是我们对生活最本真的向往,是对身边人最诚挚的牵挂。

霜降,是节气、是农谚、是智慧、更是一份热腾腾的生活情怀。

它让我们在时序更迭中,看见先辈的智慧,也照见自己对生活的期盼,这便是霜降,在时光里沉淀,在共鸣中绵长。

(信息来源:新华网、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