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玉雕大师——李方平

李方平,1965年生于玉雕世家,中国玉雕大师.安徽省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洲级玉雕大师.荣宝斋名誉馆长.缅甸国家

李方平,1965年生于玉雕世家,中国玉雕大师.安徽省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洲级玉雕大师.荣宝斋名誉馆长.缅甸国家博物馆首席雕刻师.自幼便浸润在玉石文化的熏陶中,后师承著名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张正先生,深耕玉雕领域数十载,既是大国工匠,亦是非遗文化传承人。1998年,他与同门师兄陆俊共同创办“归根堂”艺术博物馆,为玉雕技艺传承搭建起重要平台;2001年蒲甘老料作品《龙凤呈祥》在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获得最佳工艺奖,同年9月被缅甸国家翡翠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并授予缅甸国家翡翠博物馆专用玉雕师.2003年作品《意境山水》在“陆子冈杯”荣获特金奖被荣宝斋永久性收藏。2005年,其作品《思乡故知》在中华拍卖行成功成交,彰显业界对其技艺的高度认可;2016年,他领衔国人玉雕匠人巡展二十一国,以“德、善、美”为内核弘扬华夏玉文化,让中华艺术的博大精深惊艳世界,斩获各国赞誉。

作为非遗技艺的守护者,李方平技艺精湛绝伦,擅长巧用玉石天然色泽与形态构思创作,刀法细腻流畅,线条婉转自然,人物神态鲜活、花鸟鱼虫灵动,皆在刻刀下尽显神韵。他极致注重细节,从设计到完工全程精雕细琢,每一件作品都倾注无尽心血,既是玉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更兼具极高艺术价值与深厚文化内涵。这位大国工匠以半生坚守诠释匠心,用非遗技艺为玉雕界续写光彩篇章,让华夏玉魂代代相传。

技艺简介

李方平大师技艺精湛,能巧妙地运用玉石的天然色泽与形态,精心构思每一件作品。他的刀法细腻流畅,线条婉转自然,无论是人物雕像的生动神态,还是花鸟鱼虫的灵动姿态,都在他的刻刀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注重细节,对作品精雕细琢,从设计到完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玉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李方平大师以其独特的技艺,为玉雕界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篇章。

从艺感悟

李方平从事玉雕行业已逾数十载,回首过往岁月,他感慨万千。“玉雕于我,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追求。”他缓缓说道。

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到如今备受赞誉的大师,李方平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手中有刀,便能在玉石的世界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学习玉雕技艺的过程中,李方平深刻地体会到了耐心与细心的重要性。每一块玉石都有其独特的纹理和瑕疵,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天然的特征,将其转化为作品的亮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我可以在工作台前连续坐上十几个小时,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完善。”李方平回忆道。

对于李方平来说,创新是玉雕艺术发展的灵魂。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他不断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赋予玉器新的生命力。他说:“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玉雕艺术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李方平认为,玉雕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需要精湛的雕刻技艺,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他常常沉浸在古典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从中汲取灵感。“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创作出内涵丰富、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当谈到对年轻玉雕从业者的建议时,李方平语重心长地说:“玉雕之路充满艰辛,但只要你们真心热爱这门艺术,就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用心去感受玉石的生命,用双手去赋予它们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