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大市,佛山的广大干部群众、科研机构及企业正将全会精神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路线图,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牵引,从顶层设计、产业转型、生态治理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顶层设计领航 构建绿色发展框架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和《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再出发,佛山正将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工作中。

图源:图虫创意
市发改局党组副书记、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冼嘉奋表示,将从五方面推进工作: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和双控实施方案,把碳减排目标融入发展全过程;推动产业转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布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网络;优化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和零碳园区示范;培育新兴动能,发展绿色服务业,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成为绿色经济新高地;加强协同治理,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佛山生态环境系统将结合“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实际,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华表示,将健全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的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体系,构建绿色发展空间;建设绿色园区,推动产业集聚、治污集中,科学精准建设园区环境基础设施;以“双碳”为牵引,加强产业、能源、交通结构源头防控;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产业转型提速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制造业绿色化是佛山转型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累计下降超17%,超额完成省、市的节能减排方案目标。目前全市共有3个绿色工业园区、62家绿色工厂、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透露,将认真编制实施好全市工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纵深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陶瓷,曾是佛山最耀眼的产业名片,也一度成为环境治理的难点。佛山仙湖实验室与蒙娜丽莎集团合作,于2024年9月成功投产全球首条陶瓷氨氢零碳燃烧示范量产线,采用100%纯氨作为燃料,实现窑炉燃烧零排放。

佛山建成全球首条陶瓷氨氢零碳燃烧示范量产线
仙湖实验室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史四卿表示,围绕广东省、佛山市减碳降碳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发展需求,实验室确立“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和“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两大研发路线,重点攻关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核心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与性能提升。结合全会精神,实验室将从加大研发力度,着力培育氢氨新兴产业,助力佛山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园区三方面发力,力争“十五五”期间一半以上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力争三大园区形成百亿产值并推动优质企业上市。
生态治理发力 绘就宜居生活图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佛山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以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抓手,打造全流域强统筹的治水体系,治水、节水、兴水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佛山14个国考、省考断面全部达标;建成碧道1019公里,打造了66个秀丽湖库和92条亮点河涌;今年9月还成功入选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为华南、东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

顺德北滘黄龙美岸成效明显
佛山市水务局党组书记黄礼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四水四定原则,针对佛山市工业大市的特点,严格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管理,进一步推动节水型企业建设和节水工艺技术普及;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引导工业园区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推广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市政杂用;推进节水产业发展和节水载体建设,大力开展节水宣传,积极传播节水爱水的文明理念,大力倡导节水爱水的生活习惯。
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北滘监督管理所所长李刚成则表示,将坚定实施“以水美城、以水兴城”战略,持续深化“联围治水+智慧监管”的系统治理模式,加强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深入践行“政企民同心、水岸城共治”理念,培育壮大护河志愿队伍,守护北滘227公里河网的清水绿岸,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
来源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