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内蒙古折叠口罩守护民生与产业双需求

进入秋冬季节,内蒙古多地面临风沙、低温与流感防护叠加的需求,一批扎根本地、聚焦细分场景的折叠口罩产品,正通过产业链协同创

进入秋冬季节,内蒙古多地面临风沙、低温与流感防护叠加的需求,一批扎根本地、聚焦细分场景的折叠口罩产品,正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功能定制,成为守护民众健康、助力产业生产的 “防护利器”。从牧区防风沙款到矿区防尘款,从儿童专属款到医用护理款,内蒙古折叠口罩已形成多品类矩阵,彰显地域产业特色。

产业链本地化:从原料到生产的 “内蒙古造”

依托本地丰富的稀土资源与纺织产业基础,内蒙古折叠口罩企业构建起 “原料 - 生产 - 检测” 一体化的本地化产业链。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内蒙古瑞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本地稀土企业合作,研发出含稀土抵抗病菌因子的熔喷布,用于折叠口罩中层过滤层,不仅抵抗病菌率达 99% 以上,还能延长口罩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次。“我们的熔喷布从稀土提炼到成品加工,全在内蒙古境内完成,原料运输成本降低 30%,生产周期缩短近一半。” 公司生产负责人张磊介绍。

下游生产环节同样凸显本地化优势。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内蒙古康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折叠口罩生产线,采用本地企业研发的智能裁切设备,可实现从面料复合到折叠成型的全自动化操作,日产能达 8 万只。“生产线重心零部件来自包头装备制造企业,售后维护响应速度快,大幅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该公司总经理王艳表示,目前企业折叠口罩的本地原料采购率已达 75%,既保障供应链稳定,又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发展。

场景定制化:覆盖民生与产业的 “精细防护”

针对内蒙古多样的防护需求,折叠口罩企业推出多款定制化产品,精细匹配不同场景。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牧区,一款 “防风沙折叠口罩” 成为牧民必备品 —— 采用加厚外层防风面料,耳带添加弹性氨纶材质,即使骑马、放牧时风吹动,也能保持贴合不滑落,同时预留呼吸阀设计,解决冬季戴口罩呼气起雾的问题。“以前冬天放牧戴普通口罩,风一刮就漏沙,这款折叠款揣在口袋里方便,戴著也暖和。” 呼伦贝尔牧民那日苏的反馈,道出了产品的实用价值。

工业场景的防护需求同样被精细满足。针对内蒙古煤炭、冶金等支柱产业,内蒙古玛斯克医疗器械公司研发的 “工业级折叠 KN95 口罩”,在滤材中添加抗静电成分,防止粉尘吸附堵塞滤层,同时采用宽幅耳带设计,减轻工人长时间佩戴的耳部压迫感。神华集团包头矿业公司将其纳入矿工标配防护用品后,矿工呼吸道不适投诉量下降 60%。此外,针对学校场景的儿童折叠口罩,企业根据内蒙古儿童脸型调整尺寸,添加卡通图案,还通过了皮肤刺激性测试,在呼和浩特多所小学推广后,学生佩戴依从性提升 45%。

绿色化生产:践行可持续发展的 “生态防护”

在保障防护效果的同时,内蒙古折叠口罩企业积极探索绿色生产路径。鄂尔多斯市蒙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基地安装 2000 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满足车间 30% 的用电需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纺布边角料,通过粉碎再加工制成口罩收纳袋,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我们的折叠口罩包装采用可降解聚乙烯材料,废弃后 3 个月内可自然降解,去年减少塑料废弃物约 12 吨。” 公司环保专员李娜介绍。

当地局部也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包头市出台《防护用品产业绿色生产扶持办法》,对采用环保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每吨产品 500 元的补贴;呼和浩特市建立防护用品行业环保标准,要求折叠口罩生产企业污水排放 COD 浓度控制在 50mg/L 以下,目前全市合规企业占比已达 92%。

行业人士指出,内蒙古折叠口罩产业通过本地化产业链降低成本、定制化产品满足多元需求、绿色化生产践行生态理念,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冬季防护需求攀升,这些兼具地域特色与实用价值的折叠口罩,不仅将持续守护本地民众健康与产业安全,还将通过电商平台辐射北方多风沙、多花粉地区,让 “内蒙古造” 防护产品惠及更多人群。